“我要當老闆。”“我要當超人。”“我要開飛機。”
小時候,總會被問「你長大了想做什麼?」
大學畢業上104求職,還是懵懵懂懂,然後先找個不討厭的工作就業再說,至少能讓先養活自己。
進入職場發現時間過的很快,不像大學有很長很多時間可以去玩去晃,幾年過去了。越來越離不開最重要的生存來源,每天早上叫醒的是「我得上班才能生活」。
現在看到一些心靈雞湯說《工作是幸福、是生命的活水》,現在無感、甚至厭惡。
「工作只是工作,怎麼有人每天可以起床充滿著激情之類的去上班啊?」
工作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 工作是一種交換:用體力腦力勞動交換個人的生存和發展。
- 工作是一種定位:勞動者通過分工角色,來體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工作對於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意義
馬斯洛層次理論講到爛了,但是其中依然是大部份人在企業中得遵循的制度
- 初入職場,大多還處於生存需求階段,工作意義在於養活自己
- 入職2年以後,工作環境、保障;團隊關係會成為對當前工作的反思、總結
- 工作5年,屬於個人職場的“中流砥柱”階段,此時,要在職場中獲得更多的尊重、認可甚至權力,成為了這份工作價值的重要需求
- 工作10年,職場和個人的天花板已清晰可見,有的已開始思考自我實現
但是在心理層面就不同了,從90後越發明顯,每個人出發點有可能是馬斯洛的任何一個維度,沒辦法像上述四點一樣的按步就般,問題就從這邊萌芽。
工作對每個人的意義感是完全不同的,工作中的意義感和滿足感並不是恆定不變的,而是隨著你的經歷、需求而變化的。
如果工作是有意義的,為什麼總覺得無心工作呢?
無心工作不是問題,是你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當一件事情對你有意義的時候,你會從這件事情中獲得滿足感,而這個滿足感將推動你繼續去做這件事,滿足感產生動力和激情。
這是一個正循環。
而如果你老是碰壁,失望、沮喪、挫敗,或者是一次次的不滿足感,你對這件事情就會失去動力,最後貼上“浪費時間”的標籤。
無意義使你失去動力,並伴隨疲憊感而這樣的消極又再一次深化了“浪費時間”的感受,然後再產生懈怠、空虛。
這是一個負循環。
因此,對工作沒有熱情、無心工作,因為工作無法滿足你的需求。
如何找到滿足感
你需要認清,自己目前對工作的需求到底是什麼。
是薪水太少、是職場溝通不佳、是升職機會渺茫、還是工作成果得不到認可?你自己目前在需求的生存、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的哪一個維度?
對你來說,你是否能表明清楚你的人生價值觀最重要的是哪些?
工作是一種交換,代表你需要先付出才能獲得。
在釐清了自己的需求與價值觀後,再向外去看你所在的單位與職位,是你要的嗎?然後你的付出是他們要的嗎?
不要一廂情願的認為,自己只要盡力了,就一定能獲得想要的,你需要檢查一下你會不會老是把目標訂的遠遠超出自己現在這個階段能做的。
像是「去菜市場買菜,你只有10元錢,卻要買20元錢的菜;或者10元的菜,你偏要賣20元。」
看清現實,清楚現在自己可以做的和做不了的。
工作跟人一樣都不是完美的,企業或組織,也一定有缺陷,也有讓人感到失望和無法理解的地方。
當你明白了前面兩點,可以來評估一下,在現有的情況下,自己可以做的是什麼呢?工作無法滿足到自己又無法改變的是什麼呢?
適當的降低自己對工作的期待。如果你的期待是10分,可以試著將期待調整到6分,剩下就找別的滿足渠道。
尋找真正屬於你的跑道。
要在工作中找到滿足感,並不代表你要在這“唯一”的工作中找到,你可以藉由其他方式,總之,你需要找到一個途徑,這個途徑能讓你彌補你未被滿足的需求、失望、沮喪。
持續的拓展自己的能力邊界。
下了班在做什麼? 人的需求會隨著經歷而變化,要讓自己始終在滿足感中找到平衡穩定,就需要持續的拓展自己的能力圈,提升視野、人脈,就像不斷的旅行一樣。
你是否規劃好了自己的能力圈拓展呢?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現實生活不會只有一個地方滿足你所有需求的,人際關係、工作階是如此。
想要只在現在的工作這個花費時間精力最多的地方獲得滿足、激情感是一種完美主義,要捨棄這種想法,即使像我自己做事也是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也正是這樣才使每一步更具意義。
因此調整態度,認清自我和現實,放棄一勞永逸的想法,對自己的能力客觀評估,對自己的需求保持誠懇,才有機會看到更廣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