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自己的平凡,才能開始與眾不同

接受自己的平凡,才能開始與眾不同

一個小女孩在學校考試都考23名,普普通通沒有什麼特別擅長或突出的表現,她的夢想就是做個幼稚園老師,跟小朋友一起唱歌遊戲。

跟同學去野餐時,大家輪著表演才藝,她說她幫著大家遞飲料跟分餐點就好。

她就是一個默默關注大家,幫著大家的小女孩。

不過有同學在搶食物時,她說你們就用拋硬幣的方法決定不就好了;回家途中堵車,她講著一個個笑話逗大家開心。

在一次誰是你最欣賞的同學的班級調查中,大家都寫了小女孩的名字。

小女孩說: 「我不想成為英雄,我想成為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每個人的內心都希望自己生活得成功有意義。

名列前茅的成績、有車有房有好工作,或者像我一樣想要自己的事業發光發熱。出社會時理當做夢,然後不顧一切的為之一搏。

但到我這年紀(40y),週邊的人有人說夢醒了想回到平庸,有的過的順順風風的,有的繼續努力的掙扎著。

我不算成功,生活過的去,只是一路過來的體驗就真的是跟這位小女孩一樣,我不再覺得自己是個多麼獨特,或是說一定要什麼豐功偉業才算活著的那種自我價值感。

「只是我們終要從成功與平凡的衝突中和解,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

唉~工作無意義,又必須做下去

工作 職場 價值 快樂
希臘神話裡的薛西弗斯

從我的諮詢經驗中,這些話常是從20幾~30左右的人口中說出的,靜靜聽著發現,終究多半陷入倦怠是因為內心有很多叫做「我不平凡」衝突。

如果你努力無法獲得價值與結果,很容易感到無意義。無意義又必須做下去,可以怎麼做呢?

在對工作的期待與反饋中找到平衡不過度的狀態

對工作的期待過高,會導致人們過度努力,做超過負荷的事情。如果無法產生預期的結果,就會疲憊,甚至感到無意義。

工作 職場 價值 快樂
內捲時代 : 僧多粥少,惡性競爭,個人的努力增加,整體卻沒有進步。

在某些行業中人力其實是供過於求的,因此在這些行業中產生「內捲化效應」,相對的年輕人期待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和能力,並不容易。

內捲化效應:一般用於形容某個領域中發生了過度的競爭,導致人們進入了互相傾軋、內耗的狀態。(MBA智庫百科)

最近對岸很火的「打工人」的梗,我認為其實就是在說工作就是為了獲取勞動和報酬,而沒有寄託過多的期待,只要控制好努力付出與收穫的平衡,會讓我們更持續穩定地工作下去。

可是本來在工作中想要更多的期待去哪兒實現呢?

除了工作,也要在生活中找尋其它意義。

這是內捲效應產生斜槓到covid19 疫情時代的逼迫,使遠距工作,在家工作型態成為必然後的自然演變。

工作的無意義,可能會讓人進一步感受到生活的無意義感,同時也有研究發現,如果將過多意義寄託於工作,就容易焦慮。

所以在工作之外,人們本就該培養興趣愛好、從中積極社交,將意義感的來源分散。

工作或許不能帶來足夠的意義,但生活可以!

我想在這時代如果要快樂的工作,快樂的生活,應該要像這個女孩一樣,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換個方式擁抱平凡,幸福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