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真的想要有愛你的另一半,這集必聽。
問題在”不是找一個懂你的人,而是你如何看待關係,找個懂自己的人,天經地義,但從來不是人的問題,而是關係的問題”。
本集大綱快速瀏覽
你想找個怎樣的人?——懂我的。——什麼叫“懂”你?
Dasiy:我一直想戀愛,想找到一個真正理解我、和我有共鳴的人,讓我痛苦的是,我一直在尋覓,卻不順利。曾經也嘗試交往,但卻發現他們根本不懂我,最後還是分手。
父母覺得我太挑剔,要求太理想化。可是,如果兩個人都不能相互理解,怎麼能過到一起去呢?
我自己有不錯的薪資與工作,不需要對方養我,我也不要求長得多帥,只希望他能理解我,懂我相信我。
我的要求真的太理想化嗎?
我已經31歲,我不擔心自己嫁不出去,但我還是希望能找到這個人,但我現在也有些動搖,我真的還能等到他的出現嗎?
什麼叫“懂”?
期待“理想伴侶”? 那人與你相親相愛,那人與你相互傾心,瞭解你的任性、孩子氣,但又能包容、不計較、不指責;在你需要陪伴時,能及時出現,在你需要安靜時,能夠給予你空間……你不願將就,因為你真的要一個“理想伴侶”,也不斷告訴自己他一定會出現
如果這個“理想伴侶”不存在呢?
你真的會很孤獨嗎?如果你嫁給了一個不是“理想伴侶”的人,你會真的很空虛嗎?為何只有遇到這樣的人,才能戀愛,去愛呢?
Dasiy心中的疑惑:我是否太理想化,所以導致自己還是一個人呢?
是! “懂你”的要求,比要求對方有錢,或帥有身材,還難得多!錢,外型談吐都可進步,懂一個人,誰有超能力能“偷窺”到你內心時刻變動的情緒、期待、欲望?
誰能做到準確無誤的用“你認為正確的方式”回應你的需求?
是不是你看待兩人的關係出了問題呢?
弗洛伊德可能會跳出來講從精神分析學的角度看,這很像是嬰兒對媽媽的期待
在我哭之前,你要及時看到我的需要,我無聊了,趕緊過來抱抱我、安慰我或逗逗我;我又哭又鬧,媽媽要理解我,要相信我是好Baby;
如果你不理解我,不能按照我需要的方式及時回應我,你就是個壞媽媽! 我怎麼能去愛一個壞媽媽?
去看自己跟媽媽的關係的親近度跟相處態度,如果沒有那麼親近媽媽又常對媽媽有情緒,那可能需要看看自己在關係中,是不是都經常從 “個體化的視角”出發
(媽媽與我是一體的,她應該懂我聽我的)…會讓你失去很多培養讓對方懂你的學習與建立模式的機會
怎麼說是失去很多培養與讓對方懂你的機會?
所謂相互懂對方的人,都是有關係視角的人。“關係視角”(媽媽與我是相互獨立平等的個體,你有需求要對方滿足你時,你也要提供吸引對方的條件以促成合作)。
進入“關係視角”,明白世上沒有能完全滿足自己需要的”媽媽”,才能看到有些人的條件其實非常好。因為我們的需要並不是唯一的。
EX:一對夫妻,先生先下班回家,把家裡晾好的衣服收下來,折好放進衣櫥,老婆晚下班,但回家路上打給先生說想吃什麼,順路帶了先生想吃的晚餐回家,到家後先生也都收拾好了,洗洗手擺個盤子,一起坐下來吃晚餐。
他們一邊吃一邊看老婆想追的劇,吃完飯,老婆收拾餐盤到水槽,老公先去打一場電動然後睡覺前再把碗洗了,這樣的場景好像沒什麼,就是夫妻之間的日常。
也可以看做他們之間彼此合作分工,這樣的相處下來的感情是好的狀態,誰也不覺得自己比對方多做了什麼,該做什麼。
這樣平凡的日常其實是「各取所需,都能滿足」,如果只有一方被滿足,就難以長久維持關係,也容易變成「你應該聽我的,你不是本來就應該滿足我的需求,你以前就這樣,為什麼現在不這樣嗎?是不是不愛我了」,被索求的只會是耗損的,直到他離開為止。
懂你,其實真正的意願在於,你自己是否是以合作角度看待關係的人,而不是只看待自己的需要
請記得第一,我知道了你要什麼,我先滿足對方的需要,然後請對方答應我的要求,互相交換,在情感上達到合作,而感情關係會更緊密,其實很多人際關係大部份的問題,都可以用這種方式解決。
這個合作視角也會讓我們看到,我們的需要不是唯一的,看到這點,就比較能保持開放的心態去發現,這件事只是因為我們要的不一樣,而沒有對與錯,不需要爭的你死我活的。
所謂的合作,就是雙贏,讓大家都被滿足,就像經濟學的基礎就是買賣,買賣的交易就是使雙方的利益等價交換,放到人際關係中,一起合作是為了大家都變的更好。
因此,關係的本質是合作,合作的規律就是互相滿足對方的需要,你總是覺得沒有出現懂你的人,也許就是因為你經常以個體化視角可以嘗試用合作的關係視角來看看,先提供滿足對方的誘因,不僅解決,你可能也會發現人際關係變的越來越好,獲得更多的幫助與支持,活的更快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