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重點:「這個社會一直告訴我們要遠離負能量,只有正能量才是好,其實相對的也把負能量的人關到集中營,眼不見為淨,這樣做只是把眼睛遮起來,對自己對週遭的人沒有什麼幫助,因為他們只叫你遠離,沒告訴你怎麼相處。」
本集大綱:
。跟負能量的人相處的感受與回應是什麼
。先保護好自己,才不會跟著掉下去
。務實而積極地安慰朋友
。與負能量朋友相處的最佳溫度
。沒有人是天生自帶負能量的
Hi~本集的文字版會放在好好聽你說的官網,裡面有所有podcast內容,還有職場生涯及自我探索的相關實用文章,還有推薦書籍,歡迎大家一起用聽筆記的方式學習心理學,成為更好的自己,在google搜尋好好聽你說,就可以找到我們的官網。
曾經有一個為數200人的關於有負能量朋友的調查顯示
1其中有86%的人認為自己會受到朋友的負能量困擾,因為不知道怎麼應對處理
2這86%的其中有人認為自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幫助朋友消化消極情緒,因為:
a)自己的事已經有許多壓力了,沒有心理空間接收對方的負能量了。
b)大家都很忙,喜歡的社交也希望是輕鬆交流,瞭解朋友近況,若是每次只有負能量的話也會讓自己感覺是工具人。
3也有人表示內心已承受不住了,因為自己也被影響,也陷入負能量之中,原因是:
a)自己是個共情能力比較強的人,常常會代入到朋友所描述的情境中去,難以抽身。
b)情緒會傳染,本來的心情會被持續輸出的負能量影響,內心很排斥掙扎。
c)一開始可以傾聽開導朋友,但如果他長期這樣,會不知不覺被拉進事件的關係圈裡,影響我的正常生活。
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呢?歡迎你跟我們分享
今天我們主題說的負能量朋友,這個是指長期負面思考,經常產生消極情緒的人,而不是偶爾一次低落消極的感受,人難免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這時候好朋友互相鼓勵支持安慰本就是應該,而且一般人偶爾的程度比起一直負能量的人也比較容易自我修復…所以今天的重點,是長期負面思考的那種。
我先分享一些自己的體驗,你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經驗跟感受
1.有時候會感覺自己像個垃圾筒,不僅對方的情緒沒有好轉還更惡化,自己也跟著變的低落。如果這個頻率和程度明顯到讓你感到不舒服,那就說明你已經沒辦法承接對方的情緒。假設你也是這樣,我會覺得
a)在對方沒有好轉的情況下,我就盡力去做到自己能做的,然後坦誠的告訴對方,我只能陪他到這裡,建議接下來他可以找誰誰誰(比如心理師)去好好處理自己的感受。
b)另外有一種比較特殊的,可能不太容易遇到,就是他的負能量不是自己情緒低落的那種,而是對你進行負面的攻擊。我就遇過一次,簡單分享一下以前的經驗,那個就是我跟對方本來就不是很熟的朋友,算是同行,我的一個客戶因為不滿意他的服務,後來就來找我,然後這個人知道後一開始就傳訊給我,還蠻客氣的跟我提醒客戶一些我已經知道的事情(我覺得蠻奇怪的這已經不關他的事了),然後漸漸開始吐苦水說客戶怎樣怎樣,本來我還想說就聽一聽沒差。
後來他就越來越奇怪,開始出現一些暗示性的語氣意思是說我搶他客戶,但他又不敢明著跟我說,因為實際上客戶是自己來找我的,當時他們的合約已經終止,客戶都有把他做的東西攤出來看,就真的不行,我就看明白了,那個人就只是不爽,後來我就稍稍的提醒他,我這邊是有合約,有律師會好好的做好客戶的案子,請他放心,但其實是告訴他,不要亂來不然法庭見。
基本上這種情況是針對性的,就馬上終止。因為對方這種性格中的行為、認知跟情緒其實跟他長期的成長環境有關,你會很難跟他溝通到他能放下,所以根本不需要理他,如果他持續輸出,甚至越來越過份,你就保留紀錄,將來可能會用到,不用對他客氣。
這個是比較特殊的案例,希望大家不要碰到比較好。
2. 有的人是一概拒絕負能量,就連朋友偶爾的抱怨都不願接受,因為網路上幾乎所有的文章說要跟負能量的人切割~
我倒是覺得這麼做就太自私,一個人是無法完全跟負能量隔絕的,因為自己也會有負面情緒的時候,譬如說如果有一天我想找人說自己的煩惱,我所有的朋友一聽到就說「不不不~我很忙,晚點說,喔~我不想接受你的負面情緒,別找我」,你會有什麼感受?
所以只會用拒絕的方式是無法學會跟負面能量相處的,而且這樣的人也會沒有承載情緒的能力,他會相對的更脆弱更容易進入掉進向下螺旋。
我自己覺得,人還是要學習怎麼當個傾聽者,有時候學習成為一個有能力給別人心理空間的人也是蠻重要的,因為每個人都會有需要別人聽你說話的時候,那這其實背後是希望能感覺到自己有被別人理解與認同。
那當然這是有選擇的,因為也要看自己現在的狀況怎麼樣,如果內心狀態是足夠的,那我就比較會去聽對方的煩惱,如果內心狀態比較不適合,就委婉拒絕就好。
我覺得這些年自己自修心理學,會對人的內心有更多一點理解,自己會感覺到內心的底子比較穩固,就不會那麼排斥負能量,不需要看到負能量就像看到鬼一樣的自己嚇自己,我反而把它看成一種對生命和人性的理解。
在之前第16集我們就有介紹過負面情緒的力量,如果你願意了解它,你就懂得反過來利用它,要是我的話,我會看看聚焦在對方分享的事件當中,有沒有什麼我可以學習的,被提醒的,讓我更有能力在以後哪一天遇到相同狀況時,它就有參考價值,知道該怎麼做,避開危險之類的,這樣是不是也蠻好的?
我們都希望好朋友之間,若有人處於困境時,在情緒低谷的時候,可以互相拉一把。不管朋友處於怎麼樣的狀態,如果你選擇陪在朋友身邊,要記得一個就是,那是因為你很珍惜這段關係,你很重視它,但是在此之前,我們都應該先考量自己現在的狀態,要先把自己顧好。
人類社會學家羅賓.鄧巴的人際圈理論說過,人類的社會是一層一層的圈,每一層都環環相扣,每一層都代表不同友誼,換個角度想,我覺得這個人際圈,其實就兩種人,自己和別人。中心點應該是自己,不是別人,這樣你看待別人和自己的邊界才不會有模糊的空間。
這個邊界的建構,你可以問問自己,在你與他人之間,你想要的是什麼?你能承擔的責任有哪些?別人期待你承擔的責任又是什麼?你應該承擔嗎?你有理由不承擔嗎?
這些自我提問,其實就是要搞清楚怎麼拿捏自己的責任與選擇的邊界在哪邊,不然,你今天無條件接下朋友任何的負面能量,也只是埋下自己的一顆不定時炸彈。
而且反過來說,當然我們知道對方也許正處於痛苦沮喪的狀況,你很珍惜這段關係,但關係是兩個人才成立的,所以換句話說,你的朋友是不可以無視你能承受的程度,讓你也陷入對方的負能量之中的。
前面說到的200份調查中,其中有人覺得自己像「情緒垃圾桶」:
譬如,有個人說「在我的友情觀裡,友情是建立在好的事情上,不過朋友也是可以互相做彼此的垃圾桶的,這是一件值得幸福的事情。但是如果只被當垃圾桶,友誼就會破碎。」
也有人說「我有個朋友,平時不會LINE,但是她一旦心情不好就會不管你現在什麼情況、心情如何,就是要找你吐苦水,當她吐完了就掰掰,好像你是她的一個工具。」
我也有這種朋友,但我也不想一直做「情緒垃圾桶」,當朋友沒有意識到或者無視你的情感壓力程度時,我們應該先保護好自己的情緒。 那可以怎麼做呢?
a)看到消極的陷阱在哪裡,不要踩下去
這個問卷調查中有不少人提到自己的經驗,他們的情緒會容易受到朋友的影響,甚至留下陰影:
譬如有人說「覺得朋友在FB關注太多不好的事情,感覺不到他有專心工作或者他的生活到底有沒有好的一面。覺得他好像會自己主動尋求負面的資訊,然後我們不斷開導他勸他,都像石頭丟入海中,變的我在消耗自己,在我的生活中也好像開始去注意負面的資訊,覺得很不舒服。」
如果你看到自己有這種狀態的時候,其實已經算有覺察了,你可以進一步告訴自己,面對朋友的消極情緒,我們要看到那個陷阱在哪不要踩下去,並向朋友展示自己看待同個事物的另一種思維方式即可,點到為止,不求要他懂,也不要求他改。
譬如說六人行,有一幕超經典的,就是Joey不是一直在演藝路上沒什麼成績,後來有一集他好不容易得到一個機會,卻發現只是演他偶像的屁股替身,有看過的還記得嗎?後來他搞砸啦,Joey就很意志消沉,覺得自己除了演爛角色之外一事無成,甚至連演屁股都失敗。
但是Phoebe卻鼓勵他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這件事情,她說「你只要想著,將來有個小夥子會跑到朋友面前說,我被選上了!我要演Joey的屁股!」
只有我們自己有能力看到消極的陷阱在哪裡,才能更好地幫助朋友,否則會讓雙方一起陷入更加消極的漩渦。
b)與朋友的消極心態保持一個距離
調查裡也有不知道如何拒絕朋友不停的吐槽和抱怨,只能默默地逃避:「會很煩,但是打斷對方也不太好。」,「有時想聯絡又不敢聯絡,害怕對方又一直抱怨同樣的事情。」
有時候,與朋友的消極心態保持一定距離是應該的,你可以直接表達自己的困擾,並且希望控制焦慮談話的頻率,只是困難的在於不知道怎麼表達。
至於怎麼去表達,在小雞心理學的第二集我們有介紹過<I STATEMENT> (自述式的我語言)這種說話方式,儘量使用“我”開頭的語句,而不是“你”開頭的語句,因為“你”開頭的語句帶有較強的指責意味,這樣可能會增加朋友的負面情緒。
直接說「你不要一直跟我說這些消極的話」可能會讓朋友覺得被批評和背叛,而換一種自述式的我語言表達方式,「我聽了這些話,覺得自己也變很焦慮,先不說這些了,來杯咖啡吧」,這樣既能提醒朋友覺察到自己,也能注意到你們關係之間的問題。只要多練習表達方式,就不怕打斷對方。
面對朋友的負能量,我們怎麼樣比較能務實的積極的安慰到朋友呢?
我們的第一反應經常是給予安慰,但是也有很多人覺得「我安慰人的話就只會這些,雖然很努力的想安慰對方,但重複的話一直說會覺得自己好像在敷衍。」或者是「不管怎樣安慰,朋友還是走不出來,還是繼續重複……」
有的時候,的確我們的安慰對於朋友來說,確實你看不到有什麼幫助,有沒有用這也只有對方知道。假如朋友連續一個星期不斷跟你說他找不到工作的焦慮——「喔~我覺得那份工作我不會上」, 你可能會鼓勵對方:「你一定會得到這份工作!你絕對是最好的!」
這種好像很正能量,聽起來很積極,但其實沒什麼用,因為這些安慰只是形式上的,沒有實質意義。安慰他人前先想一想,他之所以會感到焦慮,也許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他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對面試感到不知所措,而「你一定行」,跟他的焦慮是連結不起來的,所以幫助不大。
如果安慰前可以先嘗試瞭解他焦慮的原因,也許是幫助他正確看待自己的不足—「你擔心自己專業水準不夠,那只是你的看法,不是面試官的看法,面試官都會綜合各種條件一併參考,所以不是每個面試者在面試的時候,就只看專業部份定生死。」
或者讓朋友從另一個角度處理自己的焦慮——「你擔心自己面試時會緊張、壓力很大,這很好啊,你很認真地對待這件事情啊。」像Phoebe一樣講自己的觀點,講完你還是你,我還是我,你不看開是你的事,不是我的事,但我會做朋友該做的鼓勵你。
好情緒的分享和壞情緒的分擔,都是友誼的一部分,互相保護對方的情緒不受傷害和壓力,也是友誼的應有之義。就像有人說:「一開口就知道她要說什麼,覺得很厭煩。每次找我都是因為她要抱怨,每次見面也都是抱怨,這種關係已經得不到好的養分。」
當朋友的負能量已經不是我們能夠幫助時候,我們可以承認自己不能接受朋友的負能量,但這並不是要你跟對方絕交,而是為雙方帶來一個更加健康的相處方式。
人際交往中,我們都期待可以被別人溫暖的對待,即使是負能量的人也是一樣的,每個人的成長經歷,與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都不一樣,只有當我們不只是知道,還能接納這個想法的時候,我們才有更多的心理空間去接納這些負能量的人,這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這個社會跟媒體還有KOL或身心靈專家一直告訴我們要遠離負能量,只有正能量才是好,其實相對的也是在規劃一個集中營,然後想把這些人關起來眼不見為淨,我相信這樣做只是把眼睛遮起來,負能量就會消失一樣,但根本沒有什麼幫助,因為他們只叫你遠離,沒告訴你怎麼相處。
所以我想的是,當我們確保自己有那個心理能力時,我們接下來可以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去理解對方的期待和需要是什麼。
我們可以選擇去適應對方的樣子,而不是要求對方一下子變成我們的樣子,因為改變別人實在是太困難了,也因為我們下意識一直被灌輸想要去讓負能量的朋友轉變成正能量,所以我們才跟著增加了挫折與焦慮,我覺得要看到這一點,要看到自己焦點放錯了,要看到自己的自大。
我自己覺得我沒那麼偉大,我只是想去跟對方說「HELLO~我在這裡,我會關心你」,這樣而已,而不是自告奮勇的要當對方的生活指導教練。我可以去理解對方的思考方式,可以去詢問,可以去確認對方目前是不是很沮喪,讓他知道你能夠get到他當下的感受,這樣的溫度我就覺得剛剛好。
水不會太熱,像是一直想要幫他解決一直想要開導他,不會太冷,負能量不要靠近我~走開走開。
給別人溫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對方是你的好朋友,你可以想想為什麼他成為你的好朋友,如果你真的珍惜這份情誼,我相信是可以找到適合你們的溫度相處,你也不會因為為了緩解自己的壓力而遠離他。
你可以想像一下,一個負能量的人就好像是一杯加滿冰塊的空杯,如果你對他的態度是溫水,那冰塊會慢慢的融化,如果你倒下去不要說100度,就算70度的水好了,那他沒辦法一下子適應這種高溫,他會哇~~好燙好燙,他沒辦法接受聽不進去,不適應。所以剛剛好的就是溫水甚至涼水也好,冰塊可以慢慢適應,慢慢融化。
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當我們一開始「很努力」的像是很燙的水想要急著去開導,去幫助朋友的時候,我們收到的卻是消極的反饋,消極的反饋不是我們期待的,我們會覺得很失望很無力,就放棄不想理他,甚至還可能會對他生氣。
可是,如果你瞭解溫暖對這種人來說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你就可以知道,並不是因為他不想改變,而是他不適應,水太燙了!所以,你的付出就變成純粹的自我消耗。
我覺得Phoebe給joey的溫度就剛剛好,有點像是40度的水溫,既高於體溫,可以感受到溫暖,你有表達你的關心…也有給出不同角度的看法,但又不要求對方一定要給你好的回饋,或者回應你的期望。
這個過程有點像是聚焦在幫助他習慣這個溫度,幫他重建他的內心思維跟感受,讓他看見自己的想法與我們的想法的差別在哪裡,讓他自己去想哪一種比較令他感到舒適,最後他自己選擇慢慢調整,所以我覺得40度是與負能量朋友相處的最佳溫度,大家可以自己拿捏看看。
維持人際關係,有時候會是考驗耐心的過程,不管對象是另一半、家人,朋友、子女都是一樣。
我覺得不管對方是誰,不管怎麼樣,關注自己此時此刻生理跟心理的狀態為優先,然後再選擇當下想要關心或者想要遠離對方其實都是可以的,狀況好就給他多一些溫暖也很好,比起負能量的人,我們大部分的人還是比較具有健康的調節適應能力的。
最後,我們進行到最後一個部份,這個部份比較深一點,對某些人來說可能覺得無聊…不想聽也沒關係,但如果願意聽,肯定有一點收獲。
這個部份我想要從社會的大的架構去表達負能量產生的可能原因,存在主義心理學之父羅洛梅 說:「焦慮是因為某種價值受到威脅時所引發的不安,而這個價值則被個人視為是他存在的根本。」
羅洛梅的意思是一個人的存在價值受到威脅就會不安,這個時代,焦慮徬徨感到挫折感到沮喪的人很多,背後的原因很多是因為自我價值受到威脅所引發的,這些自我價值包括人格、認同感、尊嚴、意義感等等,這些受到威脅,就會沒有安全感就會產生負面能量。
羅洛梅也說:「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張人際大網中,每個人都互相驅動、排斥、聯結、認同。」
我覺得我們有時候要站高一點向下看,去觀察我們生活在什麼樣的大的架構之下,現在的社會是在一個標榜個人成功價值的風向,個人的價值,人際互動、情感關係都可以被數據衡量,要不要花心思去經營關係,取決於這個人對你有沒有用、能否帶來更大的利益。
在強調正向積極才是好才是對的社會裡,若我們出現負面情緒的行為言語,就經常會被貼上「負能量」並遭受排擠。
這反而使很多人選擇隱藏自己的問題而感到心理上的孤立無援,因為我們的社會對負面焦慮與挫折等等的心理認知,還是比較傾向於它是不好的,所以要消滅它或回避它的狀況,所以這種情況下要找到一個可以同理、聆聽自己的人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另外加上整個社會在經濟層面強調個人競爭,譬如說鼓吹斜槓要多元發展,年輕人要學投資很年輕就賺多少錢,每個人應該要有個人品牌才有競爭力等等,這些觀念反而使得那些心理孤立無援的人還必須與這些群體意識競爭,無形中又更加深了一種對立情緒。這種對立不只是在事業層面,也進入日常生活,並擴散到像是愛情關係、家庭生活等。
精神病學家卡倫霍尼把這種現代才有的現象稱為「病態競爭」。病態競爭為人類社會帶來了焦慮、孤獨、不安全感、軟弱感,而人們為了抵抗這些負面感受,就不得不更追求事業成功和愛以換取自信和安全感,但又害怕失去和失敗,於是就陷入了內心衝突和焦慮的循環。
這樣的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只會越來越疏離、冷漠,個人也容易感到焦慮與孤立,大眾關心的都是表層的事情,譬如最近脫口秀圈的龍龍事件會鬧這麼大就是一個標準的例子,博恩花三年讓大家認識脫口秀,不如龍龍用三天。
這也就是為什麼負能量漸漸越來越多的原因。所以你說用遠離的方式離開負能量,說穿了也只是一種消極的行為,有一天你會無處可逃的。
其實我自己覺得,如果你願意仔細去思量,花點時間去了解,負能量也是有意義的,它能幫我們一般人還有那些一直被負面思維困擾的朋友,去發現自我價值是受到怎樣的衝突,也可以幫助我們去思考是否要調整或改變自己的期望、理想或目標。
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學習去擁有一些能力,幫助這些人即使在焦慮的情況下還能繼續往前走,幫助他們勇於直視自己的狀態,幫助他們重新看待自我價值的認定,我想這個就是負面能量的正面意義。
結尾:
好的,今天就是我的心得,最後來講一講為什麼我覺得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心理學?
因為我真的覺得它幫助我,正確的、科學的、邏輯的來瞭解自己,並且能夠對別人更有同理心。而且學習心理學,可以讓你在這個人云亦云的時代中不會隨波逐流,反而能夠在不確定性的時代活的更好。
心理學涉及很多個人內心,生活及工作上的層面,它涵蓋很廣,也很專業,正因為專業性高,所以一般人並不容易學習,所以我才有用聲音當做學習筆記的概念,創辦了好好聽你說這個PODCAST節目,當然這節目並不是要教會你什麼,而是陪你看到你是怎樣的自己,希望大家透過每一集的主題,跟我一起走進心理學的世界,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果我能做到,我相信正在聽的你,一定也能做到,因為你就是你自己的主宰。
希望你會喜歡我們的節目,如果你對今天這集有什麼感想及回饋,或者認同我們節目的理念,我會非常歡迎你留下你的評價,因為你的支援是我做節目的動力。
同時我也想跟你說,你可以把任何一集分享給你最在意的人,或者你覺得很需要的朋友,你的一個小小舉動,就有機會幫助到你的親朋好友生活過的更好。
你現在收聽的是好好聽你說,每週三晚上七點更新一集,我們下週再見!
請我一杯下午茶,讓我持續提供好內容吧!
點擊圖片或 贊助連結,就可前往贊助頁面囉~謝謝您!
你也可以用LINE PAY,或銀行APP直接掃瞄小額贊助喔!
「快樂的工作,工作的愉快」是我的人生哲學,你在尋求自己的人生方向嗎?
讓我為你點一盞明燈照出未來, 立即線上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