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10那些未完成的遺憾,也是珍貴的禮物

S2-10那些未完成的遺憾,也是珍貴的禮物

本集重點:最好的治療是拉近一個人與他的人生真相的距離,假若這個人徹底擁抱了他的人生真相,那就是最好的人生境界了。所以,去擁抱你靈魂的黑夜,即沒有距離地去面對你人生中的悲劇。

本集大綱:

。少年法庭影集推薦

。為什麼我們對遺憾會念念不忘

。什麼是未竟事務

。未竟事務的影響

。如何與未竟事務告別

。重點整理

「用心傾聽,好好說話」,我是Tony,好好聽你說的頻道是心理學的心得筆記的概念,目前是單口的單元,把我的心得分享給大家聽,主題會比較偏向去解釋人的內心為主,讓你有方向的可以更瞭解自我,內容稍微會偏思維脈絡的乾貨一點,沒有什麼搞笑的啦,所以喜歡這樣的內容就請留下,那如果你對什麼內容有興趣歡迎直接在podcast底下留言,或者有特定問題,請私訊我。

如果你常聽我的頻道但還沒在apple podcast或spotify五星評價或留言,請記得先去按一下,還有就是方便的話 也請你用一杯下午茶的金額小小的贊助我,我會非常的開心與感謝你。

「少年法庭」影集推薦

我上週剛看完Netflix一部很好看的韓劇 – 「少年法庭」,你可能正在看或者已經看完,相信有看的人應該跟我一樣會很喜歡這一部,還沒看的我也很推薦,因為這部劇的劇情刻劃與演員都具有相當高的水準,而且跟今天的主題有高度連結。

先來稍微介紹一下「少年法庭」的劇情好了,可能有的人還沒看過,《少年法庭》一聽就知道是法律劇,它是由演過「信號」的女主角金惠秀、還有演過電影《延坪海戰》的金武烈主演,劇情圍繞在青少年犯罪問題的法律處置以及各個角色的故事刻畫。

主角是一個極度討厭少年犯的法官「沈恩錫」也就是金惠秀演的,在經歷一次突發的犯罪事件後,產生了生命中最大的遺憾與傷口,遺憾之所以為稱為遺憾,就是很多事它發生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所以從此之後,她成為一個討厭少年犯的人,同時也成為一個不認同現行法律對少年犯採取寬容處置的法官,她覺得不可以放任這些少年罪犯,因為他們會再犯,所以她到了地方法院的少年法庭,成為一個鐵面判官,決心用自己的力量改變這一切。

她認為少年犯年紀輕輕,就如此沒大沒小肆無忌憚,「怎麼可以啊!」,寬容的處置只會讓犯罪少年心裡產生「原來法律就這樣啊,沒什麼嘛!」的想法,讓他們藐視法律,使「法律」間接的成為培養罪犯的幫兇,所以「沈恩錫」認為每個案件的處置應該要讓少年充份感受到犯罪的嚴重性與代價,才能真正有效矯正他們的人生。

極度討厭少年犯的法官「沈恩錫」金惠秀飾

這部劇10集大概主要是透過七個案件去講述青少年,家庭,社會環境與文化價值的嚴肅議題,其中五個還是真實的犯罪事件喔~

那今天為什麼要講「未完成的遺憾」這個主題呢?

其實因為「少年法庭」這部劇,我自己看完後覺得劇情雖然案件是主軸,但真正讓我著迷的是劇中的男女主角、部長、幾位案件關係人等等,他們的角色性格刻劃的很有張力,你會發現每個人幾乎都是因為以前發生了一些事才造成他們現在這個樣子。

譬如說女主角為什麼會變成鐵面判官,男主角為什麼反而是一個很關心又很溫柔對待少年犯的人,一直用關心想感化他們,他們的差異很大,都有各自的信念,但是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對同樣的犯罪少年有著天差地別的信念呢?

故事劇本越貼進真實社會就越會投射到現實生活中,我們人也會去對照自己過往的成長環境,家庭背景,親子關係,同儕關係,戀愛工作,婚姻等等,或多或少我們的人生都有那麼一點遺憾的成份,角色們怎麼經歷的,怎麼發現的,怎麼走過然後我們是怎麼樣的。

我覺得學心理學很有趣的部份,就是你會比一般人看劇的角度會更多元,更深入會有不同的啟發,所以如果你已經看過,你可以回想看看或者還沒看的,可以從今天的分享角度去欣賞也是不錯的。

為什麼我們對遺憾會念念不忘?

剛剛說到人生多少不完美,總有一點遺憾讓我們偶爾會記起來,或者更甚的是念念不忘,那為什麼我們對遺憾會念念不忘呢?

其實是因為它披上了信念的外衣。

「少年法庭」一共10集,在每一集的推展下會慢慢交待主角們的故事,你會開始瞭解原來他們巨大的信念或說使命感的背後,其實有很大一部份是為了彌補以前遺憾所造成的心裡面的缺口,這種信念強過頭了變成一種執念,這種使命感伴隨著過去的情緒,久久揮之不去,不斷的讓他們在這個痛苦的記憶中跳脫不出來,我覺得好看的地方,難能可貴的地方就在這個部份。

當然金惠秀他們幾個都是老戲骨,飆起戲來真的很厲害,但我關注更多的是說這些角色,在他們痛苦裡面,他們帶有執念,但也因為執念很強,讓他們彼此的差異在碰撞之下,那種火花冒出來是具備更強韌的生命力的,火花不是一噴出來就滅掉,反而像浦公英一樣飛出去,幫助他們找到方法,去結束這種輪迴的痛苦,然後繼續新的人生階段。

我覺得我們人不太可能會當下遇到一件事就會馬上領悟了什麼道理,更多更頻繁的是漸進式的領悟,就像樹苗不會一瞬間變成大樹;嬰兒也不是從媽媽肚子裡生出來才開始長大。

很多時候事件發生了,它需要時間沒錯,從佛法來講你可以看成是一種因果與因緣,但同時也需要修行到一個階段才能領悟突破,我覺「少年法庭」這部戲講的不是宿命論、也不是定命論,而是不折不扣的努力論,努力貫徹自己的信念,爭取覺得對的事情,雖然掙紮快要撐不下去了,但還是努力尋求生存,讓一切的痛苦變的有意義,這才是整部戲的生命力所在。

佛家的角度是這樣,然後回到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身為觀者,看著主角們的過去,現在跟未來,我也看到了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各自為過去的經歷建構了新的意義,不管對不對好不好,他們都讓它化為動力,支撐著每個人能一直在高壓環境下工作,雖然痛苦,卻也在漫長的時間中不斷淬鍊不斷的成長,這也驗證電影侏羅紀公園中,最有名的一句台詞,「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所以我覺得如果我們人生中雖然可能有一些未完成的遺憾糾纏著我們,我覺得其實就看哪一天你發現它還有不同的面向,不同的角度,還有你什麼時候準備好,願意站在另一邊去看它,那個時候你會發覺得,它其實也是珍貴的禮物。

「少年法庭」這部韓劇真的很好看,推薦給大家,接下來我們來更多的聊一下遺憾。

現實生活中你有沒有遺憾呢? 有沒有一直藏在內心深處的事情?一些耿耿於懷的心結?

不管有沒有,我們都聽過:「時間會治癒一切的創傷」這句話,不過這句話不成熟,如果你沒有正確的處理創傷,那它會一直用某種方式留存在我們心中,就像腰閃到你沒好好保養復健,結果每到天氣變化就會腰痛一樣,它會影響你的生活各方面,就像「少年法庭」的男女主角一樣,他們過往的創傷成為執念的源頭,影響著他們現在的人生。

我們每個人也是一樣的,或多或少在感情上,家庭關係上,工作或者其他方面都會有一些遺憾,前面問到為什麼我們對遺憾會念念不忘呢? 其實是因為它披上了信念的外衣。

這個信念叫做凡事求圓滿,人的本性是追求完整的結局,有始有終。

曾經有個實驗是這樣的,研究員在白紙上畫了一個半邊的虛線圓形,然後找了一群小朋友觀察他們看到會怎麼樣,結果這群小朋友每一個都直接拿起筆去畫,畫的時候都是把原本半邊的虛線圓形畫成實線的,然後還會它畫成比較完整的圓形,沒有人會去歪七扭八畫奇怪的圖,像我的話一定把它畫成兩顆圓圓的一隻長長的………….嗯….火箭,我是奇怪的小孩。

另外更扯的是這個實驗也找了大猩猩黑背金剛來畫畫看,結果也一樣!!! 這超出我的想像了。

心理學家就發現:「人類天生就有將事情做完,讓需求得到滿足的傾向。

人會渴望生命中的每件事情都有始有終,有一件事情如果沒有以你想像的那樣完美結束,結束不一定是happy ending喔,譬如分手是好好分手那種也算完美。就是它會有一種漫畫畫到一半,作者就沒有理由的突然不畫了,那在追漫畫的人會有「ㄟ怎麼不畫了!搞什麼,怎麼會這樣?!」這種時空停在當時的感覺,它甚至還會包含了不甘心、懊悔和遺憾,這種信念過頭就變成執念。

心理學中把它叫做 Unfinished Business,Google直翻叫未完成的業務、未完成的生意,這樣翻有點好笑,好萊塢電影還剛好真有一部搞笑片就叫Unfinished Business,中文片名叫凸槌三人行,這部片我好像沒印象,改天來找一下看一下,其實我很愛看B級片,那種搞笑恐怖的,什麼暗陰羊啊~~驚聲尖笑啊,拍的越爛越好的那種惡趣味,如果跟我一樣的我們擊掌一下,歡迎交流交流,分享你看過什麼爛片。

Unfinished Business其實心理學界叫它「未竟事務」,很拗口,不過我們不是心理師,所以你說它是遺憾也行,或者說它是「懸而未決的心願」,「未完成事件」都可以。

什麼是未竟事務?

接下來我們來簡單介紹什麼是「未竟事務」,然後再更進一步講它到底怎麼影響我們,然後最後講我們該怎麼辦,我們來認識認識它。

「未竟事務」是完形心理治療學派所提出的概念…「未竟」是未完成的意思,未完成的事情可能會讓你感覺到焦慮、緊張或後悔,痛苦等負面情緒,就懸在那裡一直想到它這樣的感受。

完整一點解釋這個心理現象的話就是,因為某些事情它沒有一個完整的開始跟結束,導致你在這個事裡面的情感一下斷掉了,情感很深的話,它就像人本來有三魂七魄嘛,突然斷掉了失魂落魄飛了幾個,然後外面的孤魂野鬼跑進你的心裡面補位,ㄟ~~它就佔據你的意識,內化成你的怨念,然後在現實生活中你沒有意識到這種狀況之下,來影響你的思考跟選擇,來妨礙你跟別人的關係,ㄟ~~這解釋有點恐怖,超自然 ^^!。

三魂七魄是什麼? 跑題了……

好啦,我們用戀愛劇本解釋更清楚一點好了,譬如說跟男朋友大吵,也沒說分手,一氣之下就這樣不聯絡,可是不聯絡,妳心中對他的依戀還在啊,感情哪有可能說斷就斷的,所以一方面你其實在期待對方主動找你和好,另一方面在等待和好的過程,那個傷害還在啊,那個心裡面的怒火還有受傷的情緒沒有得到釋放沒有緩解,可是一天兩天半個月三個月,對方ㄟ就是不聯絡了,消失了甚至把妳封鎖,照片刪光光,哇~那所有的情緒怎麼辦?

這些會讓你的心有內傷,好像卡了一顆石頭,搬也搬不走,然後這些感受會留在我們的心裡,它沒有地方紓發,想說什麼沒地方說,想做些什麼不知怎麼做……所以有的人慢慢會延伸出來其他的像是失望、憤怒、期待、自我懷疑、遺憾的感受。

當然我們的生活、感情各方面不是像畫一個圓這麼簡單,前任已經刪除了,拉黑了聯絡方式,但是心理層面還有著各種複雜的情感,還有很多話想要跟對方說。

對方搞不好還跟你有重複的社交圈,但傷痛沒有好好的處理,再加上成熟的大人,在各種理智和現實層面上,我們會顧慮很多,我們不能心中想什麼就講什麼,所以久而久之那種傷痛就會成為未完成的情結留存在我們的內心深處。

所以,當分手帶來的負面情緒我們並沒有去完全經歷、釋放的時候,我們就會陷入回憶中念念不忘,這樣當然會影響著我們進入下一段關係,因為創傷事件在心理層面的未完成,我們由此而建立的畫地自限的思維模式就會在我們的潛意識層面運作,進而影響我們的生活。

戀愛是這樣,那我就想到,是不是我們生活中其他部份也有這樣呢?我們可以回想看看。

講到這裡,大家應該對「未竟事務」、「未完成的心願」、「未完成事件」,不管你叫他什麼,應該有一定的認識了,接下來我們用一個例子來看看他對人會有什麼影響,為什麼覺察它這麼重要?

未竟事務的影響

有一個典型案例是這樣的,茵茵她在講不斷失戀的痛苦,「為什麼每次我都很想珍惜,可是卻又不自覺的推開對方,我也不想分手我還想要在一起的,結果怎麼又這樣呢?我是不是生病了?」,茵茵充滿疑問還有失望的尋求幫助,原本她自己以為是個性不和,後來換了對象,但相同的問題一次又一次的發生,並沒有因為不同的對象而解決。

後來在心理師的幫助之下發現,原來是茵茵的第一任男友覺得她太黏人了,他告訴茵茵不要這麼黏,他已經受不了了,希望可以有更多的空間,結果茵茵那時候第一次談戀愛也不懂該怎麼樣,自己也沒那麼成熟自信,她下意識的以為對方的要求等於不愛她了、有別人了,然後因為害怕於是就使出各種的不要不配合,最後反而對方受不了搞消失,你可以想像茵茵當時是什麼情緒,而且也沒有好好分手,所以只有茵茵一個人在掙扎。

後來經過時間,她看了很多書,文章,特別是教女性獨立的那種,然後她就慢慢形成了一種信念叫做「如果我很獨立,我就不會被拋棄」的這種思維。

好,先聽到這裡,「如果我怎麼樣,就不會怎麼樣了」,這個句型是不是有種熟悉的感覺? 這部份我覺得很關鍵,所以我先來分析一下這種思維是怎麼來的,然後又怎麼進化成「如果我很獨立,我就不會被拋棄」,我們把前因後果疏理一下。

小時後看到爸媽吵架,「如果我乖一點,父母就不會吵架了」,「如果我乖一點,父母就不會離婚了」,在童年的時候,小孩常常會把父母的情緒與自己的情緒混在一起,認為爸爸媽媽的喜怒哀樂跟我有很大的關係,甚至家裡有其長輩也會說「爸爸媽媽都吵架了,你要懂事一點啊」這樣的話。

這種話其實會加強小孩子潛意識中的信念叫做「我要為我父母關係負責,如果父母不好,那都是我的錯」。聽起來有沒有很心疼?

這樣的孩子很大的問題是,他比較沒辦法發展對自我價值的肯定,他們的價值從小來自於爸爸媽媽,長大後轉移到別人身上。

所以,回到茵茵,當茵茵第一任男友覺得她太黏人了,為什麼茵茵會以為對方的要求”等於”不愛她了?

因為她從小有個信念「我要為我父母關係負責,如果他們不好,那都是我的錯」,然後長大後,信念也是會改變的,於是原本的信念進化成「我要為我們的關係負責,如果我們不好,那都是我的錯」。

所以當她第一次聽到男友要更多空間,她的內心似乎連結到以前相似的場景所激起的情緒感覺,可是因為茵茵雖然有這個信念,可是她害怕承擔啊,她會恐懼,所以她的內心又退回到小孩子的時期,那你想看看,一個小孩子通常會怎麼樣的方式表現呢?

會用一哭二鬧三上吊,因為小孩子不會去辨認自己的需求是否合理,通常只知道「我要,我現在就要」,不管用什麼方式都要立即的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所以當時茵茵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急需用這樣的方式來填補。

可是當然事與願違嘛,後來經過第一次失戀的茵茵,為了在男女關係中保護自己,不要再受傷…所以她又發展出「如果我在戀愛中很獨立,我就不會被拋棄」的信念。

後來在每一段關係中,她都以自己為主,保持著獨立自主的形象,剛開始男生會很欣賞,但交往後慢慢懷疑自己好像可有可無,並沒有參與到對方的生活中,甚至有的男生曾經說過覺得自己只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附屬品……茵茵也發覺,每當男朋友生氣表達不滿的時候,她都會回「沒關係,你要是想離開,就離開吧,我不會怪你。

所以想當然男生都會離開,可是茵茵澄清自己並不是女權至上的人,她說:「我真的珍惜對方,不想讓他們受委屈啊。」,人性就是這麼複雜又矛盾。

茵茵其實就是從小受「未竟事務」的影響所建構的信念不斷操控的典型案例。

因為初戀的被動分手,她的情緒一直還在潛意識徘徊,她將這種「我很獨立了,你不要離開」的情緒,投射給每一個交往對象,結果將自己變成了一座孤島。

講到這邊,不知大家能不能更理解「未竟事務」其實會操控、影響到我們到什麼樣的地步呢?

前面有說小朋友畫圈的心理實驗,後來著名的「蔡格尼克效應」也通過了一個記憶實驗證明,比起已完成的,未完成的事件留存記憶的時間更長,這個實驗就不介紹了,但我會放在文字版讓大家參考。

這個記憶實驗就是說,假設我們出去玩然後回家,後來每次聊天會聊到的回憶都是出車禍,或者上吐下瀉沒玩到的那一次經驗,因為未完成的事對我們有更長時間的影響。

對於內心的「未竟事務」,人類沒經過訓練的內心,自然應對辦法就是壓抑轉移,就如茵茵一樣,她的信念延伸出一連串的問題:比如疲勞、憤怒、緊張、各種身體疾病都跟著冒出來。

失戀後,我們很多的情感需求失去了回應,這些情感沒有被滿足就會成為遺憾缺口,它就會一直留存在我們心底深處,直到我們真正的完成這些情結,如果一直無法滿足,就好像業障一樣,會一直牽絆著我們的成長。

如何與未竟事務告別

好喔~那來到本集最後一pa了,如果你發覺得自己內心受到「未竟事務」的影響,那麼我們要怎麼跟它告別,去克服它呢?

心理學家武志紅引用另一個心理學家湯瑪斯·摩爾的話說過 最好的治療是拉近一個人與他的人生真相的距離,假若這個人徹底擁抱了他的人生真相,那就是最好的人生境界了。所以,去擁抱你靈魂的黑夜,即沒有距離地去面對你人生中的悲劇。

湯瑪斯.摩爾是暢銷書《傾聽靈魂的聲音》(Care of the Soul)的作者,這本曾經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

聽起來很悲壯,不過真的是這樣,所以以「拉近自己與自己人生真相的距離」這個大原則來找出辦法,首先便是自身要覺察,通常做到這一步,你就會有更多的力量。然後去看「我的未完成是什麼?」,以前的事給我帶來怎樣的情緒困擾,還有怎樣的影響?

最後搞清楚後,可以有儀式感的做一個告別,不管是怎樣的方式,它的原則就是告訴自己「對,這事真的發生了,當時沒有完美,這是事實,我接受。」有時候儀式感是很重要的一個東西。

我們以失戀來講怎麼做,讓這個過程不要那麼抽象。

第一個當然是面對失戀這件事,允許自己面對時的情緒自然流露。

其實很多人在失戀後,覺得自己哭了就輸了,可是愛情哪有什麼輸贏?越是壓抑自己的情緒,內心失落的感覺其實會更強烈喔。

第二個就是覺察自己真實的情緒,然後去釋放這些情緒。

如果你跟對方是因為誤會或一時衝動大吵分手,可是你們其實沒有真的想分,那你可以先試著問自己,如果以後的生活中沒有他,你ok嗎?如果不ok,那就去跟他講自己真實的感受,努力表達自己的情緒;但不要指責對方,把焦點放在完整表達自己的感受就好。

如果對方已經不理你了,那你當下的情緒是憤怒,還是傷心委屈?不管是什麼,你一定要讓這些情緒盡快的宣洩,哪怕在馬路上大哭都好,都可以讓情緒有一個釋放,這樣以後就算想起,也不會再影響到你的情緒跟生活。

第三個儀式感

如果沒有機會聯絡到對方,那你可以嘗試完形治療的「空椅法」。你坐在一個椅子上,想像把對方邀請到對面的椅子上,把自己想要對他說但沒來得及說的話,說出來。

剛開始可能不知道要怎麼講,不過可以慢慢說,盡情的表達自己的憤怒、委屈,不捨。你如果覺得空椅子好像有點尷尬或奇怪,也有人是拿一個布娃娃,不然就是用寫的,把自己想說的寫下來,也是一個方式。

如果你發現憑藉自己的力量還是做不到,那找專業的心理師幫助是最好的 。只有我們能夠很好的處理這些「未竟事務」 ,我們才能從關係中獲得真實的成長,從而更好地成為自己。

如果目前自己還沒有準備好,或是時機還沒到,那也沒關係的,這種自我覺察、自我和解的事情,沒有說非做不可,如果「當下」不想做,或者有更重要的事要忙,都沒關係。

雖然說做自己很重要,可是有時候,現實生活很多事也不是我們可以完全放下的,只要記得選擇永遠在你手上,你想怎麼做什麼時候做,都由你掌控。

重點整理

人的本性是喜歡戲劇化的,甚至最好帶點悲劇帶點衝突,把它用來提醒自己還活著;這樣看來生命中的那些「未完成」,我覺得不要去怕它,去理解它其實也是讓自己更能體會生命的細節,所以不管你經歷了什麼好的壞的,它對你都是有好處的。

「少年法庭」這部真的蠻讚的,推薦你看,如果你看過也喜歡,歡迎分享你的觀後心得。

聽完今天這一集,請記得幫我在apple podcast或spotify五星留言評價,還有如果你覺得這集不錯,歡迎贊助我一杯下午茶,我會非常的 感謝你。

如果你的生活或工作需要找方向需要解決方案,需要突破性的成長,歡迎與我預約諮詢,讓我跟你一起想辦法,我的聯絡方式都在官網,隨時都可以找到我。

我們今天就到這邊,謝謝你願意花時間收聽,希望內容對你有啟發,掰掰。

請我一杯下午茶,讓我持續提供好內容吧!

點擊圖片或 贊助連結,就可前往贊助頁面囉~謝謝您!

你也可以用LINE PAY,或銀行APP直接掃瞄小額贊助喔!

快樂的工作,工作的愉快」是我的人生哲學,你在尋求自己的人生方向嗎?

讓我為你點一盞明燈照出未來, 立即線上預約! 

結尾

最後來分享我做這個頻道的理念

因為我真的覺得心理學幫助我,正確的、科學的、邏輯的來瞭解自己,並且能夠對別人更有同理心。而且學習心理學,可以讓你在這個人云亦云的時代中不會隨波逐流,反而能夠在不確定性的時代活的更好。

心理學涉及很多個人內心,生活及工作上的層面,它涵蓋很廣也很專業,一般人不容易入門,所以我化輸入為輸出,用聲音當做學習筆記的概念,創辦了好好聽你說,歡迎你加入我們的學習行列,希望小夥伴們透過每一集的主題,跟我一起走進心理學的世界,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果我能做到,我相信正在聽的你,一定也能做到,因為你就是你自己的主宰。

如果你有什麼問題歡迎私訊,如果你認同我的理念,我需要你留下你真實的評價,你的支援是我做節目的動力,好嗎?

同時我也想跟你說,你可以把很有感覺的一集分享給你最在意的人,你的一個小小舉動,就有機會讓你周遭的人變的更好。

你現在收聽的是好好聽你說,我們下週三晚上七點,再見!

––––––––––––––––––––––––––––––
Somebody New (instrumental) by RYYZN https://soundcloud.com/ryyzn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3.0 Unported — CC BY 3.0
Free Download / Stream: http://bit.ly/l-somebody-new
Music promoted by Audio Library https://youtu.be/JdXrTjfEGRQ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