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13別人對我的期待是他的事,我要做的是超越期待

S2-13別人對我的期待是他的事,我要做的是超越期待

本集重點:不斷的學習(input)與不斷的創造(output)就是一種超越.

本集大綱:

。你的不滿來自期待落差
。別人對我的期待
。超越自己的期待
。重點整理

好好聽你說X好食好時線上課程推薦: https://bit.ly/3FWjii4

結帳輸入專屬折扣碼:cathytony

立折500元優惠

前幾集我有講我哥的事業狀況,如果你還大概記得的話,不記得或你是第一次聽的沒關係,重點就是他覺得老闆太保守,員工都很被動米蟲的樣子,很多事情都不願積極去做,他是很想把部門做的更好的人,所以他待在公司就很痛苦。

這次連假,我們繼續談這個問題,因為他各方面條件都有了,尤其是客戶,客戶最重要,因為他經營很久,客戶基本上都是跟他的,老闆反正不看重你,那你又想做好做大,那自己出來做就好了。

只是說心裡那關要過,從領薪水十幾年的上班族,一下子薪水變成自己付的風險,還有就是開口離職,在一家公司這麼久這需要一定的勇氣,而且老闆又是我嫂嫂的大哥,可能複雜度困難度又增加一點。

我跟他說,只有當你是老闆時你才懂老闆在想什麼,你才能理解老闆為什麼要保守,你親身去經歷老闆這 個角色的所有事情,你在支出公司成本…每天張開眼就是幾十萬,你要承擔經營的成果,當你選擇扛起相同的壓力,這時候視野跟境界是不一樣的,你在家族的地位也是不一樣的,這都很現實的。

當然選擇過什麼樣的生活,沒有對錯。

本來公司就會有很多平庸的老闆跟平庸的員工,人家平庸照樣能活,所以很認真很拼的人才會覺得這樣的環境糟透了,可是又無能為力,留下來的不快樂,想走想跳槽的,想的很天真,以為環境不好,換一家好像一切問題就解決了。 

可是現實中每一家企業都有自己的問題,如果抱持著過高或說夢幻的期待有個完美公司,通常會有新的抱怨產生,所以實際上不是環境問題,而是自己的問題。

然後我就問我哥說,如果老闆給你月薪10萬,原本的這些抱怨是不是你就願意承擔了? 如果是,那麼你等於用現在的薪水假設是6萬,你用6折價就把自己賣給老闆,然後每個月你還自掏腰包出4萬換了你的未來,然後你覺得這是值得的選擇。

這個問題我同樣問正在聽的你!如果你最近剛好正在抱怨自己的公司這樣那樣的話,那這些抱怨多少薪水你OK?

給你5秒鐘想,好,如果你想到了一個數字了,那代表這些抱怨其實是有價格的,是可以被當成是工作的一部份,就是因為不夠,它才不被你當成是工作的一部份,所以忍不下去。

當然有的人會不以為然說「才不只是錢的問題,把人想的太庸俗了,我追求的是什麼什麼,我想做有意義的事!」

好,有意義每個人定義不一樣,什麼事情對你是有意義的? 這個今天不是想跟大家聊的,我想聊的是期待的部份,很多時候因為你期待的跟別人期待的不一樣,所以就不快樂了。

我說的不單只是錢,而是各種想法,價值上的期待落差,價值不對等的問題。

你可能在想說,ㄟ~等有一天,自己能有一個理想的工作,或者進入一家夢幻公司,公司有好的管理和好的制度,能培養你成為獨當一面的職場人。

可是現實中的公司經營一定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經常有一種現象是這樣,有的人在公司不如意的時候,就想換環境,一個是因為在這裡我沒感受到被重視,沒有我存在的價值,一個是公司低於我的期待。

可是不少人換了環境,他還是會找到東西抱怨,換了一家兩家三家都一樣,這其實是一種循環模式,如果你好像是這樣,那麼可能要注意了。

因為有一天,你可能會發現,這些年就這樣過了,好像也沒有太大的成就。

我自己以前早期當上班族的時候有一陣子也是這樣,後來慢慢才發現,可能就是因為,當你的期待跟別人的期待不同的時候,你更關注的其實是別人對你的期待,反而不是自己對自己的,所以你才會掉入循環模式,不管你去到哪,同樣的事一樣會發生。

ㄟ? ~~怎麼會是別人? 怎麼不是自己? 不就是因為自己的期待沒被滿足嗎? 好像不太對?

我先來講個故事,讓大家可以理解這個概念,有興趣的就繼續聽下去。

你的不滿其實來自期待落差

小葉以前讀的是國際經濟與貿易相關,畢業就進入世界500強的外資銀行工作,三年又跳槽去一家上市公司,算是金融科技的頭部公司,然後又過了三年,現在又想跳槽了。

不過他自己覺得這次跳好像哪裡不對,但又不知道問題在哪,我就問他說:「你要去讀MBA」因為他想出國唸MBA。

小葉說:「我覺得自己的工作這幾年不是太順利,所以想未來出國經商,以後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財務自由是什麼?」我內心OS覺得你也太容易直接劃等號了吧?

就是賺夠錢,然後自己開公司,每天輕鬆賺。

內心真的翻白眼了,賺夠錢開公司? 賺夠錢就退休享樂了,什麼人會賺夠錢跑去開公司?然後還能輕鬆賺? 我其實覺得聽起來很刺耳,你如果是自己當老闆自己創業的,一定跟我一樣反應,哪有這麼簡單啊,小葉可能有在聽我PODCAST,我也不怕講給你聽,因為現實真的是這樣嘛。

吐槽一下,待過外資銀行500強,思考其實也不怎麼樣嘛…說真的啦,很多人都這樣,創業想賺錢,但要做什麼,講不出來。 

所以你確定讀MBA有用嗎?

馬斯克:「經營公司的MBA畢業生太多了!」 MBA還值得念嗎?

他想了一下說:「其實我也不確定,MBA學費很貴,我也不知道念MBA能不能變比較好。

MBA以前被當做「人際關係」跟「經營管理」的墊腳石,一般人想進到領導階層都會去過水,小葉也是這樣想的。

我跟他說你工作都才3年左右,也沒做到中階管理職位,這樣可以申請到什麼好的MBA學校?如果你進的是一般般的野雞MBA,認識的人層次都跟你差不多,那這樣的人脈能得到什麼?離開職場的成本現在又更貴,因為疫情狀態很多教學都轉線上,MBA價值其實有點降低。


所以MBA的選項其實不是最好的,現在也沒有出現所謂的夢幻好工作,因為也沒人挖角,開公司更不用講,那只剩強化自己去爭取更好的工作或職位的選項。

那麼,回到小葉一開始的問題,他現在想跳槽?

他覺得現在的公司管理跟流程很亂,自己的職位也很難發展,長期來看增加不了核心競爭力,薪水也不滿意。 

那還有沒有其他的選項。

~~應該還可以進更好的公司,然後成為職業經理人。

更好”是什麼?怎麼樣的更好? 」我會這樣問是因為他現在這家上市公司,其實被評價是業內最專業的機構,這家企業已經是頭部公司了,那“更好”的是什麼?是哪裡不好?

這樣一問,小葉說,其實他也知道公司很好,只是覺得公司有很多問題,尤其管理跟晉升機會。他說其實公司同事都這樣覺得,大家都在期望公司管理和機制能改善,然後晉升機會會比較多,可是現實上大家都是觀望跟等待,沒人會去反應,所以很多人就選擇跳槽。 

你看,大家一遇到問題就跑,沒有人說「好,我們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那當然消磨的只有鬥志,最後失望然後消沉,結果做什麼事都不做仔細也交差了事,沒有像樣的成果,然後就跳槽,那這樣的模式一直重複,很可能最後多年下來一事無成。

可是大企業你要去憾動管理機制是很難的,不過不代表你就是只能被動啊?

!!我這次想跳槽就是因為我主動爭取管理職失敗了,我一直想做職業經理人,主要是我想要掌控權,想做領導職

但我發現自己的領導力不足,表達能力也不是很好,在團體中也缺氣勢和魄力,情商也還需要加強,所以這次直接被打槍,就很沮喪,想說是不是離開好了。

其實職業經理人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要很硬,專業才可以服眾,再來他要很會處理人際關係,尤其是上下級關係,才可以管理其他人的工作;再來要抗壓性啊,情商啊也要很強。 

小葉是他自己聊著聊著沉澱下來後自己承認然後接受能力還不足的事實,他馬上意識到,自己之前一直覺得只要環境改變了,自己就能發揮了,也能越來越強,就能往職業經理人邁進。

可是這個方向是錯的,現在沒辦法解決的就不要硬是關注它,期待它被誰解決,一直關注問題,就會一直想著問題沒被解決,一直期待別人改善可是一直落空,所以製造了焦慮,然後就陷入消極。

所以ㄟ~~怎麼辦?

那就換個角度,我們講面對大自然要順從規律,面對冰山不要說我要打爆它,打不爆還說這冰山沒用,我換一個,換一個還是一樣,而且哪來那麼多個冰山可以給你換?

所以你不如把期待放在看看怎麼利用這個巨大的冰山,譬如你可以安排旅遊團來看冰山,你也可以當教練教別人怎麼爬,你也可以擺個香腸推車,賣香腸。

其實一般我們面對無法解決的困境,我們下意識想的就是要解決x2,因為我們把它當問題,可是一直解決不了啊,一直解決不了就代表我們一開始把它當問題的角度就錯了。

所以反過來,如果這個問題我不把它當成問題,把它當成是一個資源呢?

我怎麼用來對自己有利,我怎麼提升欠缺的各方面的能力,然後有計劃的培養自己獨當一面,把每個工作做到最好,這整個過程是關注在自己,讓自己先成為足以匹配領導職位的優先人選,同時也讓主管看到你的成長跟積極性。 

一旦自我開始強大,說不定就會有機會了,不然那時候再去讀MBA也可以。

所以這個例子是在說,當你的期待跟別人的期待不同的時候,你要覺察看看,你是不是更關注別人的期待,所以你才會掉入循環的模式,一直重導覆轍。

補充:更關注別人的期待,是指一直糾結別人為什麼這樣想這樣做,那是一個問題!!!所以也類似你關注的是問題,而不是我可以怎麼應對。

回過頭來,現實中,很多人也是這樣,因為期待落差,關注在落差上面,就沒有耐心很快就放棄,然後換個環境繼續遇到相同問題。

A認為B處理這件事的方法應該怎麼樣啊,可是B覺得我這樣做就好了,不需要照A的方法啊。這時A就會覺得「你為什麼不這樣做呢?」,A就沮喪難過生氣,抱怨自己的意見越來越沒價值,因為A很在意B為什麼跟自己的期待不一樣。

我們可以看看自己生活中是不是一直有這種狀況,有的話可以思考一下它對你的影響有多少。

別人對我的期待

接下來,我們來講講另一個也是期待的問題,別人對我的期待,上一集稍微提到阿德勒說「所有的問題,百分之90都來自人際關係」,那我們就從關係這個基礎出發來思考一下。

所謂的關係就是你要什麼,我要什麼,好的情況我們互相妥協互相滿足,普通一點就是誰滿足誰,單邊的滿足,最糟的就誰都不滿足誰,正因為這樣,我們在人際關係中都會收到很多來自別人的不同評價。

當符合別人期待的,那評價就有讓你開心,當不符合的時候就有生氣的批評的,譬如說有人常被主管定,他都不滿意我提的方案,常要改我的報告,或什麼問題明明是另一個同事造成的,也要怪罪我,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這種情境。

我們都有一些別人的期待一直困擾我們,它有時候會用否定,挑剔形式出現,它是來自我們的上司、同事、客戶、親友跟另一半,在生活的各種時刻,讓我們感覺做什麼事情都不對,不快樂、不舒服,比較嚴重的還會焦慮,甚至失去自信。

可是說實在的,我們沒辦法控制別人對我們的期待,就算我們不想要也一定會有,這其實也是一個人性的規律,社會運作的規律,你沒辦法解決或說消滅它,所以禁止別人不要對你有期待就不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因為真正的核心在於「我怎麼應對別人對我的期待」,關鍵在自己本身。

雖然我跟我以外的人生活上存在各種關係,可是就算關係再密切,每個人過得都是完全不同的人生,你無法靈魂出竅進到別人的身體,去過他的人生,所以就算你完全照他對你的期待去做,你還是你,他還是他,我們有交集但人生沒有合在一起變成一個,我們的人生軌跡還是分開的。

正因為這樣,我們不需要完全滿足別人對我們的期待,別人對我們的期待是他們自己要負責的事,我們只在我們自己想要、需要、還有我們該負責的部份像是工作啊去滿足這些期待,其他的根本不需要。

可是問題來了…..如果這個人是你的婆婆、你的父母、你的兄長姐妹、你的另一半,或者是一個你不能得罪的人怎麼辦?

如果「他對你的期待,你沒有滿足到」,然後他生氣了⋯⋯怎麼辦呢?

有時候我們很難當下去提醒對方這是他們單方面的期待,因為對方正在生氣,很難理性思考,搞不好還火上加油。不過對方期待雖然我們不一定要去滿足,但我發現其實每個期待都有小小的「愛」藏在裡面,要去把它找出來,把它擦一擦讓它發亮。

人性是很矛盾的,人常常會把「愛」化作「擔憂」「批評」「否定」的形式包裝,因為人下意識都會想用他們自己覺得好的方式去保護你、提升你,用很常見的三個字「為你好」,把「對你的愛」跟「對你的期待」畫上等號,但是這樣的等號是一種負擔,常常變成一種勒索。

好,雖然有時聽到對方用各種「擔憂」「批評」「否定」,用「為你好」三個字會讓你不舒服,不過你只要開始覺察,然後想像一下自己是第三方的觀察者,去觀察對方,你慢慢會發現,有時候對方生氣的其實不是針對你,而是「他的期待沒有被滿足」…只是對方把它們混在一起了。

如果我們往這個方向去嘗試,我們就比較容易在第一時間想到自己其實可以選擇去理解那個生氣不是針對你,那這個時候我們就不會被對方的情緒感染跟控制,這樣我們就越來越有能力用「理智」回到事情上去持續進行溝通。

然後在溝通中跟對方說「我知道你關心我,但是我想這樣做,而且我會為此負責。」

不過喔,撇除掉那種工作上,譬如一千萬的案子,主管要你照他方式做,結果你說你要照你的方式,這種就拜託不要喔~~要會分辨。

好,如果我們能夠學會看出「對方因為他的期待落空而情緒受到影響」的話,我們就比較能夠同理他的處境,我們就可以好好的跟對方說你的想法,語氣會比較柔和,比較用期望對方能夠理解的說法,一起討論你們的問題,與如何解決。

如果人能感受到「正被好好的對待」,雖然不一定能理解但通常就會願意聽,那這就是好的開始。

以上是「我怎麼應對別人對我的期待」,還有如果「他對你的期待沒有被滿足」,然後他對你生氣了⋯⋯當下該怎麼辦的處理原則。

來,休息一下,然後再回來最後一part,我們來講講超越自己的期待。

超越自己的期待

有時候,別人要你滿足他的期待,那是因為他骨子裡覺得他比你高一等,收入啊能力啊職位,是你的長輩,甚至只是年紀比你大的陌生人,譬如說博愛座讓位吵架對不對?

前面所說的其實是遇到事情了,我們處理的原則,不過平常我們怎麼樣才可以經營好自己,讓一些人少對我們指指點點,說三道四的,或者甚至我們可以強大到被對方喜歡呢?

我這邊要來推薦日本作家松浦彌太郎的「超越期待」這本書,它裡面有非常好的概念跟方法,他從經商的角度去解釋,接下來我這邊就用這本書的精華來分享給大家…

他的整個重點就是「與人合作時如何做會令對方快樂,從而喜歡和接納自己,比起被讚賞,更重要的是如何感動他人,超越期待,而是向上生長的人生無限可能的秘密。」

然後這樣的秘密是人人都可以擁有的!

松浦彌太郎一開始就說,如果要給他個稱號,他會選擇“商人”這個稱號。

因為他從很年輕的時候就把自己當作資本,一直在經營自己,他說自己是一個生意人,把做生意看成是一件對社會有意義、給人喜悅跟感動的事,做生意是付出與回報的等價交換,是一種誠信的行為。

從這個角度來說,經營自己就像做生意,一定要想著怎麼利他,怎麼雙贏,讓自己變有意義—能為人服務,讓對方高興、還有錢賺,自己從中獲得利益。還有就是生意人最想知道的是這件事是否有趣,是否新鮮,因為那是利益的來源。

這是什麼意思呢? 還有怎麼找到那些有趣和新鮮的事情呢?

松浦彌太郎說:「深入瞭解“人的情緒”非常重要。」,他覺得所謂的工作,就是幫助有困惑的人,幫他們找到原因。人們都很願意花時間跟金錢解決自己正在煩惱的事、不安、不愉快的事。

像是他在2006接了《生活手帖》這個老牌快死掉的日雜總編的時候,也是根據這個原則,讓《生活手帖》一年後就變成讓人忘記不開心、消除人們困擾的雜誌,最後起死回生。

從這個角度來說,瞭解人的情緒,感知人的情緒,可以讓我們更好的完成事情,然後還超越別人的期待。

至於要怎麼做到這一點呢,他先跟我們分享兩個重點概念:

第一個,在某一領域擁有超過別人一倍以上的知識儲備,這是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個,養成用商業思維,想像對方有什麼煩惱,然後先思考自己說什麼能夠讓對方心情轉好,以及自己可以在哪方面,以什麼方式幫助對方;

譬如說我有個客戶是做食品零售的,他們要重新設計CIS跟產品包裝設計,一般外面設計師可能只提案怎麼做美術包裝設計就當一般設計案而已,但是因為我自己有設計、零售到行銷的經驗也有自己的電商品牌,所以我希望客戶也可以變好,因為他很有理念,東西也好但不知道怎麼從0到1做品牌,所以我們工作室乾脆從整個品牌策略去提案,甚至到銷售策略怎麼做比較好等等都提給客戶,客戶整個大感動,因為這些其實不包括在預算裡面,所以他現在非常信任我們,雖然預算不高,但我相信這是投資,以後一定會有回報。

這個舉例就是運用這兩個重點,那麼一般人運用到個人工作上就是,工作時不只是自己眼前的工作,而是從給夥伴給客戶或者其他事件相關者更多一點的價值的方向去思考就對了,這才是最好的個人經營之道,因為你已經超過別人的期待了,別人只會喜歡你,搶著要你,小人要攻擊你也沒辦法。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上面的兩個概念,執行上怎麼去行動呢?

松浦彌太郎在書中講了很大篇幅說,怎麼跟別人溝通,怎麼推銷自己,還有怎麼跟別人建構深度關係,「因為人際關係好,問題就少90%。

我列出三個重要的部份:

第一,任何溝通前,要確認三個關鍵點:我們的提案“是否符合對方的理念?” 、“是否滿足對方利益?”、“是否真能實現?”。

這個其實就是生意的基礎 – 誠信原則,我們是真的在幫對方解決問題,還是只是收了錢,交差了事就好。

第二個,溝通時,要對你做的事有熱情&真實。懂禮節有禮數只是人際關係的基礎,要深入人心,關鍵其實是讓人感受到你對在做的事情是抱有熱情的。

我們為什麼做這行,有什麼理念,為什麼堅持這樣的決定,在講未來的時候是什麼畫面,對你在做的事情有熱情,才能打動別人願意信任你。

真實就是不做表面功夫,沒有任何欺騙,雙方才能講出所有的想法,取得足夠的資訊做出最佳決定。

第三個,溝通時,不要應是求完美的結果,接受有時候會失敗。因為沒有完美的人,就沒有完美的溝通,當出現問題時,有時失敗是取得信任的好機會。

松浦彌太郎有說:「在危急關頭能夠打動對方的是為了挽回局面而拼盡全力的姿態,是直球面對問題不試圖混過去的態度。

這本《超越期待》這本寫的真的很好,不過它沒有繁體版,我找不到,不知道為什麼台灣沒有出,書裡面講了很多有關溝通或談判的技巧和注意事項,內容很充實,提供很多很好的建議。

重點整理

我在準備這集的時候,越來越覺得自己在做「好好聽你說」就是超越期待的一種方式,不斷的學習(input)與不斷的創造(output)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這不是在臭屁,當然可能有一點啦,不過整體感想就是說,我們帶著經營者的意識去工作跟生活,還有將思維提升到商業層次,用商業思維跟別人建立關係,為對方做出貢獻,讓對方覺得開心、感動,這是我們生活變的更好,煩惱變的更少,增加收入,提升價值的不二法則。

商業的本質其實就是「超越別人與超越自己的期待」,不只在工作上,而是整個人生的價值,生活的意義。

所以如果聽眾,你如果正在煩惱自己的期待跟別人的期待不同,或者別人因為你不滿足他的期待,你們關係降到冰點的時候,或者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只能這樣了嗎?”的時候,希望這一集的觀點,還有松浦彌太郎《超越期待》這本書會有你要的答案。

好的,聽完今天這一集,請記得幫我在Apple podcast或Spotify五星留言評價,還有歡迎贊助我一杯下午茶,你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

如果你生活中有什麼煩惱需要有人聽與解決,歡迎與我預約,我的聯絡方式都在官網,隨時都可以找到我。

我們今天就到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下週同一時間再見,掰掰。

請我一杯下午茶,讓我持續提供好內容吧!

點擊圖片或 贊助連結,就可前往贊助頁面囉~謝謝您!

你也可以用LINE PAY,或銀行APP直接掃瞄小額贊助喔!

快樂的工作,工作的愉快」是我的人生哲學,你在尋求自己的人生方向嗎?

讓我為你點一盞明燈照出未來, 立即線上預約! 

結尾

最後來分享我做這個頻道的理念

因為我真的覺得心理學幫助我,正確的、科學的、邏輯的來瞭解自己,並且能夠對別人更有同理心。而且學習心理學,可以讓你在這個人云亦云的時代中不會隨波逐流,反而能夠在不確定性的時代活的更好。

心理學涉及很多個人內心,生活及工作上的層面,它涵蓋很廣也很專業,一般人不容易入門,所以我化輸入為輸出,用聲音當做學習筆記的概念,創辦了好好聽你說,歡迎你加入我們的學習行列,希望小夥伴們透過每一集的主題,跟我一起走進心理學的世界,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果我能做到,我相信正在聽的你,一定也能做到,因為你就是你自己的主宰。

如果你有什麼問題歡迎私訊,如果你認同我的理念,我需要你留下你真實的評價,你的支援是我做節目的動力,好嗎?

同時我也想跟你說,你可以把很有感覺的一集分享給你最在意的人,你的一個小小舉動,就有機會讓你周遭的人變的更好。

你現在收聽的是好好聽你說,我們下週三晚上七點,再見!

––––––––––––––––––––––––––––––
Shadows by David Cutter Music https://davidcuttermusic.com
Free Download / Stream: https://bit.ly/shadows-david-cutter
Music promoted by Audio Library https://youtu.be/qiBHOiEl9EI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