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重點:你有沒有曾經腦中有想過放生另一半的念頭?
本集大綱:
。斷捨離不是要你拋棄你老公
。婚姻關係在關係而不是制度
。到底該建構什麼樣的婚姻關係呢?
。重點整理
我今年有個目標,可能在年底吧,就是要推出線上課程,推出課程的指標就是每一集好好聽你說的不重複下載數通通超過1000人以上,就是每一集都有一千個人聽啦,耶~~~~~~終於突破了感謝你們,真的非常開心,雖然同類型的很多都上萬,不過不跟別人比較,不然真的比雞腿自己會氣餒。
知識型的節目真的很不容易持續做,尤其又像我這種沒時間又懶,不做訪談,不做行銷的單口節目,如果只是一時興起做podcast把它當工作,很快就做不下去了,但是我不是,我是因為自己在學習然後做記錄,就多花一點時間。
所以忠實聽眾們,你一定有發現我有進步有沒有,口條還有語氣,我真的有在進步,而且是在沒有壓力之下的進步,還可以真的幫到你們,我也感謝你們,都沒有留惡毒的評論,我本來會擔心會不會有人吐槽什麼的,但是我看留言都是很暖心的,你們都是好人耶,你們的留言真的是我很大的鼓勵,可以再多寫一點或者想跟我講什麼其實都可以啦,我本人很親人親狗親貓 的,哈哈哈。
其實去年課程大綱已經寫好了,有17,18個音頻,只是我很龜毛,你知道嘛我處女座,所以我還在調整內容,不知道今年能不能完成,今天我下半年會爆炸忙,因為我開了新公司,準備要賣我們自己開發的能量淨化商品,人跟寵物都可以用,它可以抵擋負能量,自己的好能量就發揮的出來,特別是上班地方是高壓環境的人譬如說醫院啊,業務啊,開店的會很有幫助,聽起來好像有點違和感,不過跟我的頻道一樣都是幫助人的,只是從不同面向而已。
那這個課程是全語音的,跟外面專家老師不一樣的是,他們有包袱我沒有,我是一個素人,我學這些是為了日常生活中真的可以用,所以課程也一樣是真的有用。
我內容主要是統整出這些年來,心理學的很多概念跟方法,然後我自己應用在生活,工作,親密關係,小孩子青少年教養,解決問題跟處理人際關係上有了實際經驗,然後把你一定最需要,不是可能喔,是一定需要,跟最實用的部份,用筆記的方式,用最口語的方式跟你講,還有練習題,有練習才會熟能生巧。
那你可以得到什麼,就是這1718堂課你學會了,你自己就一定能發展出各種能力,去解決你自己人生百分之90的問題,你不用再去追一些有的沒的,因為繞來繞去都離不開最源頭。
聽起來有沒有很厲害…真的會喔~~反覆聽,然後搭配你遇到的事,內容絕對經的起考驗,其實這1718個內容有些概念我已經散布在podcast裡面,只是說沒有專門去講,這次這門課我就專門兜起來。
那我還在調整,就是難度在於說,怎麼聽起來不會無聊,然後真的簡單易懂,沒有雞湯的,因為我個人不喜歡雞湯學,就是這個課程,你進棺材還可以傳給下一代都有用,哈哈哈,有沒有很誇張,真的啦!
那訂價我還在想啦,因為要上架到平台也要被抽成,不會賣很貴,所以想問問大家,你覺得我剛講的大概這樣聽下來這課程你會花多少錢購買呢?
可以到這集的firstory的地方底下留言給我,讓我參考一下,不要給我寫什麼399喔~~我虧死……哈哈哈~~麻煩給我一些參考啦!!!
好啦,回到主題,今天我們來講「斷捨離」,今天這集就單純跟大家分享一些想法,講到 「斷捨離」,大家會想到誰?
是不是近藤麻理子,還有她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呢,她應該已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最近我在看Netflix的時候,它還跳出來推薦,近藤麻理子KonMari 真人實境秀,節目中,她拜訪數個LA的家庭,一般美國家庭的房子都比較大嘛,真的東西挺多的,節目就以她的「怦然心動整理法」幫忙清理整頓他們的居家環境。
我覺得日本人天生血液裡好像就是有收納的天性,他們收納創意真的太強,KonMari她以整理居家收納的角度去切入,真的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明明只是透過捨棄不能心動的東西來整理家裡,但是你卻會有一種人生煥然一新的感覺,這個部份真的引起很大的共鳴。
不過,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斷捨離」這個名詞,並不是近藤麻理子KonMari發明的。
那麼它是誰發明的呢?
它其實是沖道瑜伽創始人沖正弘倡導的瑜伽理念,首先它先是沖正弘在1976年提出這樣的概念,然後沖正弘的女弟子山下英子把它發揚光大,她在2000年的時候就以「雜物管理諮詢師」的身份,加上「斷捨離」的概念,然後在日本各地開展事業;一直到2009年她出版了世界第一本講斷捨離的書叫「斷捨離 : 改變30萬人的史上最強人生整理術」,這本書馬上大賣,然後被選為年度日本的流行語,後來山下英子很聰明,她馬上把「斷捨離」註冊為商標。
其實山下英子也好,近藤麻理子也好,他們都在教的是怎麼透過「斷捨離」的概念,借由收納的形式,整理東西的過程,讓人生去再一次的進行活水般的流動,不過,很多人整理完,慢慢慢慢的又會不小心東西越變越多。
所以,山下英子認為,通常你要人等到東西堆到多起來,一時間要處理大量的物件,其實更多是不知所措,有的人會很焦慮的,所以斷捨離的重點,還是控制物件的總量才更實際。
山下英子在2020年又出了「新,斷捨離」,好像「新三國無雙」電動一樣,又推新的,她說「斷捨離不是收納,反而是讓你不用再收納!」,這挺有道理的喔,一開始就不要亂買亂屯積,就根本不用煩惱了,很多時候我們生活也是這樣的。
今天我想講的是為什麼講這個呢?
2022年到現在已經四個月過去了,通常在過年前,大家都會整理東西嘛,要丟要留的都處理一下,四個月過去了,有沒有東西默默的越來越多的跡象呢?
斷捨離,除了東西,也有很大的層面是在講人際關係也該這麼做,其實山下英子有一本書叫做「最該斷捨離的是丈夫?」,標題很驚聳,這本只有簡體版台灣沒出,不知道為什麼。
如果你知道山下英子的話,她有一天,跟丈夫說要追隨自己的人生,就開始投入了斷捨離這份人生志向,和丈夫「卒婚」。卒就是象棋那個卒子小兵的那個卒,當畢業卒業的意思。
卒婚是之前日本興起的另一種婚姻關係,卒婚不是離婚。就是日本女性婚後照顧家庭事務,當中不免犧牲追求個人理想,所以在子女獨立後,決定「卒業」,代表她畢業了,完成婚姻任務了,所以「卒婚」也由「卒業」+「結婚」兩個詞結合而成。
那「該斷拾離的是丈夫」這本書並不是叫你捨棄老公,而是用斷捨離思維修復夫妻關係,幫讀者找回不受束縛的親密關係,也有提到家務分配、婚姻制度、分居出軌、家庭暴力等等議題,最重要是,山下在書中還分享了自己和丈夫的相處之道,提出斷捨離的終極目的是讓自己活得快樂。
那這本書我看它在豆瓣書評幾乎沒有五顆星的,還蠻可惜的,有的人說文字太發散,有的說她太心靈雞湯,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評價,不過我有看過她的一篇訪談,其實她講的不錯,應該是出版社編輯問題,如果你比較擅長歸納總結的話,這本書其實在講「斷捨離的目的在於怎麼改善婚姻關係」,當然還沒結婚或準備結婚的也可以看,會讓你對婚姻的制度框架有不同的想法。
我覺得看書與讀書是很大的不同,看只是翻完,你沒有學到東西,讀則是試著去理解作者為什麼這麼說,你可以同理或者反駁,你可以歸納總結,讀完後產生你自己的見解,它就是一種output,然後就可以運用在生活上啊,或者去跟別人交流分享,然後又產生新的。
那我覺得作者山下英子,怎麼樣都一定是受到日本當地的國情文化影響,所以出發點一定是日本人對於男女婚姻關係的角度出發,她自己親身的感受,這一定是一種主觀,或者主觀的客觀來分享觀點,有可能是訪談方式由她口頭講述,編輯撰稿,但編輯能力不行,才會變的整本書比較沒有聚焦,所以不一定是本人的問題,不過這個講的有點偏了,我們拉回來。
「最該斷捨離的是丈夫?」書的標題有點聳動喔,其實日本跟台灣也差不多,台灣生育率是世界第一低,離婚率是世界第一高,「35歲至39歲」為離婚率最高,也就我們頻道聽眾最多的年齡層,離婚原因除了外遇、家爆跟婆媳不合,個性不合,這些背後最大的原因就是原生父母的相處模式潛移默化的影響,影響雙方怎麼看待男女關係、家庭關係及財務金錢觀等等。
剛好「最該斷捨離的是丈夫?」這本書山下英子講的三個重點:
1、斷捨離掉父母的婚姻價值觀,不要用父母的婚姻來衡量自己的婚姻狀態。
2、用“斷捨離”創造出時間“間隔”,語言的“餘地”;交往的“距離”。提倡夫妻之間要稍微保持一定的距離(或說獨立獨處都可),從遠處看,才能看得清夫妻的問題所在。
3、居住的空間現狀反映了夫妻關係,怎麼讓家變成一個有愛的地方,這是個修復夫妻關係的核心重點。
所以這集想講的是山下英子這本書當中的一些重點想法,去引發大家看看在自己所處的關係中,甚至其他重要的人際關係中,什麼才是你內心最重要的部份。
人通常以為擁有的越多,就會越幸福,可是擁有的越來越多,無法捨棄的就越多,煩惱就會越多,其實煩惱的是背後難以捨棄的感情。
山下英子曾經好奇的問她的讀者說:「最想斷捨離的“物品”是什麼?」
她得到的答案居然很多是:「我老公啦!」
不僅是日本,台灣也是這樣,想“放生”老公的太太越來越多了,越來越多女性說老公一無是處,沒路用啦,可能因為金錢觀啊教育啊~對待家人的方式落差太大等等,因為壞的關係、壞的婚姻就是會消耗我們的生命,就會想要放生,可是斷捨離最難克服的就是捨不得。
因為對方和自己的想法跟習慣不一樣,但是要改變對方又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可是人都有執念,剛結婚一開始是愛情,然後生活在一起的日常中產生執念(因為想法習慣不一樣),最後因為執念而捨不得放下,所以說要放生,放開彼此,得到解脫,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也因為不容易,山下英子確實觀察到自己的讀者中,有些女性只是在心裡面「把丈夫放生」好幾遍,可是真的實際行動的話,都選擇能忍則忍,得過且過。
這樣的人通常內心會有三種內耗的心理狀態:
第一種,一直容忍另一半,容忍久了,會越來越心死,關係互動會漸漸像一潭死水,就會往外尋求,外遇。
第二種,一直壓抑自己的需求跟想法,壓抑久了,她的被害者意識會越來越強烈,會覺得老公甚至有小孩了,為了小孩,犧牲了她自己的人生結果小孩遭殃。
第三種,一直會抱怨還有不滿,自己認為應該要努力改變對方,用各種方式想把他改造成自己理想的模樣,就變成一種拉鋸戰。
那在這樣的關係裡面,那種越積越多的執念,會比直接放生對方還不好受,因為一方面來說她正在內耗自己,然後一方面這樣其實也是變相的允許夫妻關係漸漸變質,山下英子觀察到許多婚姻中的女性是這樣在關係中掙扎的。
不過也有人是很果斷選擇放生的,因為現代女性主義抬頭,讓女生比較關注內在感受跟自己要什麼,所以不想要生活在這種有毒關係,所以才越來越多人選擇不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修復,乾脆直接分開,因為這樣生活太累了。
能果斷分開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我已經不需要他了,他對我已經完全沒用了。」
譬如說「他在家經常把我跟小孩當空氣,家裡好像沒有老公或爸爸一樣的,那我寧願分開還輕鬆很多。」「他從來不管小孩子教育,自己在教孩子的時候旁邊出一張嘴,這種人根本沒用」
「他髒衣服到處丟,一回家就打電動,太沒用了」
那當初為什麼要跟他結婚呢? 因為年紀大了? 在一起很久了? 結了婚對方應該就會變好? 還是說捨不得? 可以想想看。
不過山下英子說「斷捨離不是鼓勵你說這人乾脆不要,直接放生丟掉,而是說你可以選擇放生的是不良的關係,不好的相處模式,婚姻確實需要斷舍離,但真正該斷捨離的是抱怨、幻想跟捆綁」。
也就是說,你當然可以選擇“放生對方”,但是你也可以看看有沒有什麼好的維繫關係的方式去找出來。
再好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幾次想離婚的想法和掐死對方的想法,像我跟我老婆結婚10年,我們有幾次吵架,老實講彼此也有這樣子想過,其實這10年慢慢的也磨合過來了。
我覺得會挺過來最重要的關鍵是,兩個人都願意為關係去調整自己,我們都從個體視角學著轉換成關係視角,其實就像山下英子說的拋棄不良的關係,我們有這樣的共同意願,想要改善,去成為對方生命中值得依靠的人。
很多人去找山下英子諮詢都會說「我都是為了孩子才忍著不離婚的」。
可是這樣久了,對先生的忍耐會產生抱怨和不滿,還會轉嫁到小孩子身上,算是一種移情作用,有的人把小孩當老公在顧,有的人會把自己的沒被滿足的部份放到孩子身上,期待他們成為自己理想中的那個樣子。
在山下英子看來,其實,她們忍著不離婚,只是拼命維持婚姻關係這種體制而已。
孩子只是一種藉口,說穿了,她們自己內心有著傳統婚姻價值觀,所以會非常害怕離婚後,經濟的保障需要自己獨自承擔,還有就是也很在意社會對離婚者的眼光,所以她們會比較沒有自信,不知道失去了這些以後,生活還能不能維持,所以只好繼續留在婚姻關係裡面。
山下英子認為,婚姻制度已經引發了制度疲勞,一旦結婚就會鑽到制度裡面去。
「當你把婚姻只看成某一時間一到,人就應該變成這樣的制度,會是一種扭曲的人生束縛。」
她就解釋說,她年輕時很難理解一件事,就是她的媽媽明明對自己的婚姻有很多不滿,常常說爸爸的壞話。可是當她到適婚年齡,媽媽卻開始催婚。
然後婚後,她的婆婆也是一邊念說婚姻有多不容易,邊講還邊到處當媒婆,她很不理解的是為什麼要為結婚而結婚,好像上一代人的觀念是飛蛾撲火,就算是一個火坑,你也一定要跳進去一樣,就好像你一應該要結婚,但是婚後要承受什麼,沒有人關心。
她發現一個不變的事實是:「所以不管我們有沒有結婚,想不想結婚,我們一直身處婚姻制度這把大傘(觀念、價值觀和婚姻觀)下。在這把傘之下,也許我們可以不受風吹雨淋,可是說不定你把傘收起來,天氣根本就豔陽高照。」
聽到這邊,你可能會覺得,山下英子怎麼好像在叫我們不要結婚?
其實不是,她是在講她對婚姻制度的內心感受,然後仔細思考一下,我把它轉換成邏輯來講,她是說所謂的婚姻不應該是從制度面去看,而是從兩個人的關係去看,你們到底想要什麼,就好像下雨你撐傘,但雨因為風的關係下的比較斜,你拿直直的褲子可能都濕了,其實你可以稍為把傘拿斜一點,就比較不會溼,傘是死的,手是活的,最重要的還是拿傘的人。」
所以從斷捨離的角度,到底應該構建怎樣的婚姻關係?
山下英子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脫離婚姻制度,不要單純被制度所束縛,而是雙方共同思考、共同構建一種超越制度的婚姻關係。」
「我期待的婚姻關係是可以相互尊重,不剝奪彼此的自由。彼此都放棄用自己的“婚姻機器”來控制對方,斷捨離掉控制對方的念頭。如果雙方能夠構建起這樣的關係,就無所謂在不在婚姻制度的範疇裡了。」
我自己覺得不接受「脫離婚姻制度」這種想法,因為婚姻是因為兩個人相愛然後願意一輩子在一起,然後「一起承諾」願意在帶有基本責任的制度下共同建立家庭,這個制度是必要的存在。
因為承諾就要立約,約定就是合約的概念,這個行為才代表你講信用,信用是需要行動而不是只有嘴巴講講,這樣才會給人安心穩定的感受,心理學其實也說人際關係就像經濟學,它們是一體兩面,經濟學中的商業行為,承諾是需要法律支援的,需要合約的約束,不然人就是會濫用,社會不存在這種基本信用制度去規範的話,整個社會就會完全崩壞,應該說人性就會崩壞。
這是我對婚姻制度有存在必要的觀點。所以,很多人說婚姻只是一張紙這種話,說這樣話的人,我想你可以注意觀察他看看,這種人通常到某個關鍵時刻,他的信用都經不起考驗。
不過雖然我不認同「脫離婚姻制度」的觀點,但我認同的是山下英子她後面說的不要陷在制度上面,用責任去控制對方,兩個人怎麼樣相互尊重,不剝奪彼此的自由,舒服的相處才會讓兩個人願意一起努力,這是很好的。
其實她開始有這個想法,是因為她跟她先生的相處之道。
山下英子跟先生結婚已經40多年,後來由於要在外地工作,她們兩個是長期分居狀態,只是偶爾才回家一趟。
可是這樣很多人沒辦法理解跟接受啊:「這樣分居和離婚有什麼區別?對夫妻感情真的沒影響嗎?」
我第一次聽到他們夫妻是這樣方式,也蠻驚訝的,也會產生問號,不過我覺得旁人是沒辦法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的,在大部分人眼裡,婚姻有著太多的條條框框,好像婚姻只有一種樣子,大家應該照著這個樣子生活,但是不必考慮到兩個人的生活背景,習性跟需求。
比如說常見的婚姻觀就是:「結婚了就一定要住在一起,這樣才是正常的夫妻」
「丈夫“應該”賺錢養家,妻子“應該”照顧家庭」「結了婚就應該白頭偕老,一生只愛一個人」
這些不管認不認同,山下英子她跟先生的相處模式就完完全全是只屬於他們兩個人都能接受的方式,換句話說他們也打破了固有的婚姻框架,她們不住在一起,不會每天見面,不規定誰來做飯……她老公喜歡做菜,自己會煮,也會做她喜歡吃的給她吃。
老公不擅長整理和打掃,有時會找打掃阿姨來打掃,不過山下英子定期也會進行斷捨離,她老公也很放心她這個專家可以做這部份。
她去解釋說她們的婚姻關係,就是‘離’的關係,斷捨離中的‘離’,是一種自在的關係,需要時待在身邊,不需要時則保持距離,是一種來去自如的關係。
他們就這樣渡過幾十年的婚姻生活,現在是就算相隔兩地也不會產生問題,偶爾見見面就可以的階段,不過若是新婚時就這樣,應該會離婚。
這蠻有意思的,他們這樣相處確實不是一般夫妻的生活方式,可是他們現在還在婚姻裡面反而是因為他們對對方沒有太多想像,就是婚姻制度中對方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想像,我覺得這裡面應該有很多嘗試,然後後面才找到這樣的模式,所以才可以一直繼續,這蠻值得思考的。
到底關係中,如果沒有了婚姻框架,當然還是有責任啦,只是沒有了社會的雜音,別人的眼光,那兩個人想要怎樣的生活在一起呢?
她說「如果用‘因為你是丈夫’,‘因為你是妻子’,‘因為你是小孩的爸爸媽媽’,這種話去束縛彼此,那麼彼此的人生也會變得狹隘。」
這句話有的人可能會不以為然,會說結婚後本來就是會多一個身份啊,這樣是在暗示大家不用去擔這個身份嗎?
其實她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你結婚了你就已經是這個身份了,跟我說不說沒有關係,所以不是拿這個身份來壓住對方或綁住對方,因為要跑還是會跑啊,對不對? 我們自己有沒有意識到自己多了一個身份才是重點。
所以還是回到關係裡面,怎麼樣兩個人一起互相幫忙適應新的身份,還有就是去摸索這個身份應該做什麼,怎麼做,讓兩個人的關係可以找到一個最舒服的方式一直進行下去。
不過這樣其實對於婚姻關係的想像還是蠻發散的,所以山下英子稍微把婚姻分成了三種:
動物型婚姻、社會型婚姻和精神型婚姻。
也就是肉體與慾望上很契合,社會中認識的人評價也覺得你們很相配很棒,精神上夫妻雙方的價值觀也完全一致。一般人對婚姻關係說是欲望好了,大體上就分這三種想像,她把它們歸納出來。
她說,如果有人認為自己的婚姻生活不滿意,那可是是太過於努力想讓這三種婚姻模式同時成立。
這世上不會有天生就完全契合,完全理想的婚姻關係,表面你看人家很美滿,背後一定也是付出很多的心力去創造出來的。
就算一開始的時候,新婚生活同時具備這三種模式,肉體上很合,社會評價也覺得很好,夫妻的價值觀也一致,可是人會變化,這樣的狀態要一直幾十年如一日的保持,是很難的。
「結婚」這種形態,是建立在有限的生活空間內,雙方基於各自的價值觀,互相爭吵、忍讓、妥協、理解、然後磨合的生活日常。
我身邊朋友的例子就是這樣,他們夫妻30多歲加上兩個小孩,老公是那種只想安穩的工作賺固定薪水,沒想著一定要越爬越高越賺越多,但太太跟自己姐姐家去比較,姐姐老公是做生意的,賺的很多,她買包啊穿漂亮的衣服,經常出國玩,還經常邀她們家一起去(但自己要出錢)。
所以太太就也希望老公能讓她成為「擁有高生活品質的太太」,可以吃好穿好經常出國,買房買車,裡面參雜了羨慕跟嫉妒在裡面,可是收入差太多啊,而且太太賺的是收到自己的荷包,自己買包買化妝品衣服的錢,她認為老公賺的錢支付全家一切開銷是天經地義的,可是兩個小孩,車子房子,錢不夠用啊,然後下班後還要接CASE,光這樣只能打平,還存不了錢沒存款,兩個大人跟小孩連保險都沒有,他們有一陣子為了這個幾乎天天爭吵,差點真的要離婚,後來他們去做婚姻諮商,現在好很多了,因為他們願意去找出自己的相處之道。
我不知道你完不完全認同山下英子的婚姻觀跟她與老公的相處模式,總之她的想法還是有值得參考的地方。
回到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斷捨離是為了什麼?
就是為了改善關係,它不是用來直接放生老公或太太的理由,而是重新審視自己與物、事、人的關係。
我覺得值得注意的是,不管你丟掉的是什麼,是物品或人也好,你都可能會產生讓你不舒服的罪惡感,如果你還是選擇捨棄,那至少選擇丟掉的大前題一定要是因為清楚了這份關係是沒救了的地步,才決定丟掉的。
也許選擇結束,對你來說很難。不過山下英子花了近50年,才自己學會斷捨離。尤其是在人際關係上,她慢慢學會了把原生父母的婚姻價值觀捨棄掉,用自己的價值觀來生活。
也就是,讓你的“自我”生長出來,去思考什麼才是你想要的,什麼才是對你最重要的,你自然會做出捨棄。
你會發現,那些活得輕鬆快樂的人,都很會給自己的人生做減法,丟掉多餘的東西,放棄無效的社交,遠離消耗自己的人。
好,今天單純跟大家分享一些看完山下英子的書「最該斷捨離的是丈夫?」的想法而已,希望聽完今天這一集,還是能帶一點點火花給你,2022年,快過一半了,好快喔,希望每個人都能在今年可以減輕許許多多心靈上的負擔,輕鬆一點過的越來越好。
請記得幫我在Apple podcast或Spotify五星留言評價,還有歡迎贊助我一杯下午茶,你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
如果你生活中有什麼煩惱需要有人聽與解決,歡迎與我預約,我的聯絡方式都在官網,隨時都可以找到我。
我們今天就到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下週同一時間再見,掰掰。
請我一杯下午茶,讓我持續提供好內容吧!
點擊圖片或 贊助連結,就可前往贊助頁面囉~謝謝您!
你也可以用LINE PAY,或銀行APP直接掃瞄小額贊助喔!
「快樂的工作,工作的愉快」是我的人生哲學,你在尋求自己的人生方向嗎?
讓我為你點一盞明燈照出未來, 立即線上預約!
最後來分享我做這個頻道的理念
因為我真的覺得心理學幫助我,正確的、科學的、邏輯的來瞭解自己,並且能夠對別人更有同理心。而且學習心理學,可以讓你在這個人云亦云的時代中不會隨波逐流,反而能夠在不確定性的時代活的更好。
心理學涉及很多個人內心,生活及工作上的層面,它涵蓋很廣也很專業,一般人不容易入門,所以我化輸入為輸出,用聲音當做學習筆記的概念,創辦了好好聽你說,歡迎你加入我們的學習行列,希望小夥伴們透過每一集的主題,跟我一起走進心理學的世界,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果我能做到,我相信正在聽的你,一定也能做到,因為你就是你自己的主宰。
如果你有什麼問題歡迎私訊,如果你認同我的理念,我需要你留下你真實的評價,你的支援是我做節目的動力,好嗎?
同時我也想跟你說,你可以把很有感覺的一集分享給你最在意的人,你的一個小小舉動,就有機會讓你周遭的人變的更好。
你現在收聽的是好好聽你說,我們下週三晚上七點,再見!
––––––––––––––––––––––––––––––
Track: Chicago — Jey Co [Audio Library Release]
Music provided by Audio Library Plus Watch: https://youtu.be/MNbfbvZR10A
Free Download / Stream: https://alplus.io/chicago
––––––––––––––––––––––––––––––